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油菜碳氮代谢方向调节酶活性与碳氮物质转运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9页
        1.2.1 碳/氮代谢的相互关系第11-13页
            1.2.1.1 碳氮代谢之间的协调第12-13页
            1.2.1.2 碳氮代谢之间的竞争第13页
        1.2.2 SPS与PEPC在碳/氮代谢方向调节中的作用第13-17页
            1.2.2.1 PEPC的作用第14-15页
            1.2.2.2 SPS 的作用第15-17页
        1.2.3 碳氮物质累积转运对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的作用第17页
        1.2.4 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9-26页
    2.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19-25页
        2.1.1 供试材料第19页
            2.1.1.1 供试油菜品种第19页
            2.1.1.2 供试肥料与供试营养液第19页
            2.1.1.3 供试土壤第19页
        2.1.2 试验设计第19-20页
        2.1.3 取样方法及试验所测指标第20-21页
        2.1.4 各项指标测定方法第21-25页
            2.1.4.1 土壤基础指标第21页
            2.1.4.2 植株干重的测定第21页
            2.1.4.3 植株大量元素的测定(总量)第21页
            2.1.4.4 PEPC活性测定第21-22页
            2.1.4.5 SPS活性测定第22-23页
            2.1.4.6 可溶性蛋白第23页
            2.1.4.7 籽粒油分第23-24页
            2.1.4.8 籽粒脂肪酸含量第24页
            2.1.4.9 ~(15)N的标记和测定第24-25页
    2.2 数据的处理和参数计算第25-26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6-47页
    3.1 不同氮效率油菜不同供氮条件下SPS与PEPC活性差异第26-28页
        3.1.1 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SPS活性差异第26-27页
        3.1.2 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PEPC活性差异第27页
        3.1.3 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SPS/PEPC差异第27-28页
    3.2 不同氮效率油菜氮素积累差异第28-34页
        3.2.1 不同氮效率油菜各个时期全氮含量差异第28-29页
        3.2.2 不同氮效率油菜氮素积累量与氮收获指数的差异第29-31页
        3.2.3 不同氮效率油菜氮素转运率与转运量差异第31-33页
        3.2.4 不同氮效率油菜氮素损失量与损失比例差异第33-34页
    3.3 不同氮效率油菜碳素积累差异第34-38页
        3.3.1 不同氮效率油菜有机碳积累差异第34-36页
        3.3.2 不同氮效率油菜碳素转运量与转运率差异第36-37页
        3.3.3 不同氮效率油菜碳氮比差异第37-38页
    3.4 不同氮效率油菜产量与品质差异第38-42页
        3.4.1 不同氮效率油菜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差异第38-39页
        3.4.2 不同氮效率油菜籽粒含油量与油分产量差异第39-40页
        3.4.3 不同氮效率油菜籽粒脂肪酸组成差异第40-41页
        3.4.4 不同氮效率油菜各个时期干物质积累差异第41-42页
    3.5 不同氮效率油菜磷、钾积累差异第42-47页
        3.5.1 不同品种油菜磷素积累差异第42-44页
        3.5.2 不同氮效率油菜钾素积累差异第44-47页
第四章 讨论第47-51页
    4.1 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碳氮代谢方向调节相关酶活性差异与籽粒油分含量的关系第47-49页
    4.2 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生长后期碳氮物质转运再利用差异及其与籽粒品质的关系第49-5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51-54页
    5.1 结论第51-52页
        5.1.1 SPS与PEPC活性及其比值第51页
        5.1.2 碳氮累积与转运第51-52页
        5.1.3 不同氮效率油菜籽粒油分与产量的差异第52页
        5.1.4 油菜碳氮物质生育期分配规律第52页
    5.2 创新点第52-53页
    5.3 问题与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烤烟根系发育对磷胁迫和生长素处理的响应机理
下一篇: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