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模型法对不同排水条件下雨水泵站规模的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雨洪模型概述 | 第11-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三种模型法的介绍 | 第19-26页 |
2.1 常规方法 | 第19-21页 |
2.2 SCS模型法 | 第21-24页 |
2.3 Info Works ICM模型软件法 | 第24-26页 |
3 无调蓄设施情况 | 第26-41页 |
3.1 工程介绍 | 第26-27页 |
3.2 控制指标 | 第27-28页 |
3.3 常规方法 | 第28-29页 |
3.4 简化SCS模型法 | 第29-36页 |
3.5 Info Works ICM模型软件法 | 第36-40页 |
3.6 三种模型法确定的泵站规模 | 第40-41页 |
4 有调蓄设施情况 | 第41-56页 |
4.1 工程介绍 | 第42页 |
4.2 控制指标 | 第42页 |
4.3 常规方法 | 第42-49页 |
4.4 简化SCS模型法 | 第49-53页 |
4.5 Info Works ICM模型软件法 | 第53-55页 |
4.6 三种模型法确定的泵站规模 | 第55-56页 |
5 雨水泵站规模的优化分析 | 第56-66页 |
5.1 三种模型法的优缺点分析 | 第56-58页 |
5.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雨水泵站规模优化 | 第58-63页 |
5.3 影响雨水泵站规模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 | 第63-66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页 |
6.2 建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