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

基于“3S”技术的草原生物量与碳贮量遥感监测研究--以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英文缩略表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8页
   ·研究现状第17-25页
     ·国内外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第17-19页
     ·国内外草原碳研究进展第19-20页
     ·地下生物量研究进展第20-21页
     ·草原生物量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第21-23页
     ·草原沙化遥感监测研究进展第23-24页
     ·气象资料插值方法研究进展第24-25页
   ·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6页
   ·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8-33页
   ·地理位置第28页
   ·自然特征第28-31页
     ·地形地貌第28-29页
     ·气候特征第29页
     ·植被特征第29-30页
     ·土壤特征第30-31页
     ·水文特征第31页
   ·社会经济情况第31-33页
第三章 数据与方法第33-45页
   ·数据第33-39页
     ·地面调查数据第33-34页
     ·遥感数据第34-37页
     ·气象数据第37-39页
     ·数字高程数据第39页
   ·方法第39-45页
     ·统计学方法第39-40页
     ·神经网络法第40-43页
     ·验证方法第43-45页
第四章 气象要素时空分布研究第45-60页
   ·气象台站第45页
   ·气象数据克里格插值第45-50页
     ·克里格插值原理第45-46页
     ·克里格插值模型第46-48页
     ·克里金插值结果第48-50页
   ·气象数据薄盘样条插值第50-55页
     ·ANUSPLIN 插值原理第50-52页
     ·ANUSPLIN 插值模型第52-54页
     ·ANUSPLIN 插值结果第54-55页
   ·气象要素时空分布第55-60页
     ·气象数据 ANUSPLIN 样条插值与普通克里格插值对比分析第55-56页
     ·多年气候数据时空分布第56-60页
第五章 草原生物量动态遥感估算研究第60-72页
   ·传统方法的草原生物量估算第60-62页
     ·地面数据第60-61页
     ·遥感数据第61页
     ·模型建立第61-62页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草原生物量估算第62-67页
     ·数据集第62-63页
     ·多元回归分析第63-64页
     ·B-P 神经网络模型第64-67页
   ·结果分析第67-70页
     ·两种方法的对比第67页
     ·空间分布第67-69页
     ·动态变化第69-70页
   ·地上生物量与气候因子的动态分析第70-71页
   ·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不同沙化程度草原生物量及碳贮量估算第72-87页
   ·不同沙化程度草原生物量及分配格局第72-77页
     ·草原生物量第72-73页
     ·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及环境因素第73-77页
     ·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第77页
   ·草原沙化分级第77-83页
     ·草原沙化指标第77-78页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第78-80页
     ·分类精度第80-81页
     ·结果第81-83页
   ·不同沙化程度草原生物量及碳贮量第83-86页
     ·不同沙化程度草原地上生物量及碳贮量第83页
     ·不同沙化程度草原地下生物量及碳贮量第83-84页
     ·不同沙化程度草原总生物量及碳贮量第84-85页
     ·草原碳的空间分布格局第85-86页
   ·小结第86-8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7-90页
   ·结论第87-89页
   ·主要创新点第89页
   ·研究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3页
附录第103-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作者简历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反刍兽疫病毒全长cDNA的构建及DNA疫苗的免疫学研究
下一篇:仿生法评定黄羽肉鸡常用饲料代谢能和可消化氨基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