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符及中英文对照表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引言 | 第12页 |
1. 植物磷素营养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1 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形态学变化和生理生化机制 | 第12-14页 |
1.2 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磷信号调控机制 | 第14-15页 |
2. 植物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2.1 植物适应氮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 | 第15-16页 |
2.2 植物适应氮胁迫的氮信号调控机制 | 第16页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OsPHR3基因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 | 第18-26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8-20页 |
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8-19页 |
2.2 水稻生长条件与采样 | 第19页 |
2.3 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 | 第19页 |
2.4 定量PCR | 第19-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3.1 水稻和拟南芥中相关基因氨基酸序列、蛋白结构域一致性分析 | 第20-21页 |
3.2 水稻和拟南芥中MYB-CC家族成员进化树分析 | 第21-22页 |
3.3 OsPHR3在不同组织器官表达模式的芯片分析 | 第22-23页 |
3.4 水稻OsPHR3基因的氮磷表达模式分析 | 第23-24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OsPHR3转基因材料的获得和鉴定 | 第26-3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2. 转基因材料的获得 | 第26-29页 |
2.1 sPHR3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6-27页 |
2.2 水稻转基因 | 第27-29页 |
3. 转基因材料的分析鉴定 | 第29-30页 |
3.1 OsPHR3超表达效果鉴定 | 第29-30页 |
3.2 突变体材料的鉴定 | 第30页 |
4. 结果和分析 | 第30-32页 |
4.1 水稻OsPHR3超表达株系效果鉴定 | 第30-31页 |
4.2 OsPHR3基因纯合突变体的鉴定 | 第31-32页 |
5. 小结与讨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OsPHR3在水稻苗期磷氮利用过程中的作用 | 第34-4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2.1 OsPHR3基因在水稻苗期磷素利用过程中的作用 | 第34-35页 |
2.2 OsPHR3基因在水稻苗期氮素利用过程中的作用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3.1 缺磷条件下OsPHR3基因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 水培条件下OsPHR3基因对水稻苗期磷含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 OsPHR3基因对水稻磷素吸收和转运能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缺氮条件下OsPHR3基因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 | 第40-42页 |
3.5 OsPHR3基因对水稻氮素吸收和转运能力的影响 | 第42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OsPHR3在水稻生长后期磷氮利用过程中的作用 | 第44-5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2.1 植物生长条件与采样 | 第44-45页 |
2.2 植物总磷总氮含量的测定 | 第45页 |
2.3 转基因材料成熟期相关农艺性状统计 | 第4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3.1 OsPHR3基因对水稻成熟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 OsPHR3基因对水稻成熟期各部位磷氮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 OsPHR3基因缺失和超表达对水稻繁殖器官的影响 | 第47-49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9-52页 |
全文结论 | 第52-54页 |
创新点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 | 第62-8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