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能耗定额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于全过程管理的建筑能耗定额研究 | 第20-26页 |
2.1 建筑节能全过程管理概述 | 第20-21页 |
2.2 能耗定额指标的定义与控制方法 | 第21页 |
2.3 能耗定额指标的制定原则 | 第21-22页 |
2.4 基于全过程管理的定额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22-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广州市居住建筑能耗定额指标的确定 | 第26-38页 |
3.1 模型建立 | 第26-27页 |
3.1.1 建筑层数的确定 | 第26页 |
3.1.2 房间功能的确定 | 第26页 |
3.1.3 各户型建筑模型 | 第26-27页 |
3.1.4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 第27页 |
3.1.5 房间热扰确定 | 第27页 |
3.2 空调能耗分析 | 第27-31页 |
3.2.1 空调运行时期和开启时间的确定 | 第27-28页 |
3.2.2 空调系统的选择 | 第28页 |
3.2.3 建筑冷负荷定额指标的确定 | 第28-30页 |
3.2.4 空调运行能耗 | 第30-31页 |
3.3 照明能耗 | 第31页 |
3.4 能耗调研及分析 | 第31-35页 |
3.4.1 调研样本描述 | 第31-32页 |
3.4.2 调研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3.4.3 正态性检验 | 第33页 |
3.4.4 定额水平法编制能耗定额 | 第33-35页 |
3.5 建筑累计耗电量定额指标的确定 | 第35-36页 |
3.5.1 新建建筑累计耗电量指标的确定 | 第35-36页 |
3.5.2 既有建筑累计耗电量定额水平的确定 | 第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广州市商业写字楼建筑能耗定额指标的确定 | 第38-55页 |
4.1 模型建立 | 第38-40页 |
4.1.1 建筑层高的确定 | 第38页 |
4.1.2 建筑窗墙比的确定 | 第38-39页 |
4.1.3 各建筑模型 | 第39页 |
4.1.4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 第39-40页 |
4.1.5 室内状态参数 | 第40页 |
4.2 空调能耗分析 | 第40-50页 |
4.2.1 空调运行时期和运行时间的确定 | 第40页 |
4.2.2 空调系统的选择及运行策略 | 第40-45页 |
4.2.3 空调运行能耗 | 第45-50页 |
4.2.4 建筑冷负荷定额指标的确定 | 第50页 |
4.3 能耗调研及分析 | 第50-53页 |
4.3.1 调研数据描述 | 第50-51页 |
4.3.2 调研数据处理 | 第51-52页 |
4.3.3 正态性检验 | 第52页 |
4.3.4 定额水平法编制能耗定额 | 第52-53页 |
4.4 建筑累计耗电量定额指标的确定 | 第53-54页 |
4.4.1 基于模拟数据的新建建筑累计耗电量 | 第53页 |
4.4.2 既有建筑累计耗电量定额水平的确定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广州市商场建筑能耗定额指标的确定 | 第55-65页 |
5.1 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5.1.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 第55-56页 |
5.1.2 室内状态参数 | 第56页 |
5.2 空调能耗分析 | 第56-60页 |
5.2.1 空调运行时期和运行时间的确定 | 第56页 |
5.2.2 空调运行能耗 | 第56-60页 |
5.2.3 建筑冷负荷定额指标的确定 | 第60页 |
5.3 能耗调研及分析 | 第60-63页 |
5.3.1 调研样本描述 | 第60-61页 |
5.3.2 调研数据处理 | 第61-62页 |
5.3.3 正态性检验 | 第62页 |
5.3.4 定额水平法编制能耗定额 | 第62-63页 |
5.4 建筑累计耗电量定额指标的确定 | 第63-64页 |
5.4.1 新建建筑累计耗电量定额指标的确定 | 第63-64页 |
5.4.2 既有建筑累计耗电量定额水平及定额值的确定 | 第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广州市星级酒店建筑能耗定额指标的确定 | 第65-92页 |
6.1 模型建立 | 第65-67页 |
6.1.1 建筑客房面积的确定 | 第65页 |
6.1.2 酒店星级的确定 | 第65-66页 |
6.1.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 第66-67页 |
6.1.4 室内状态参数 | 第67页 |
6.2 空调能耗分析 | 第67-85页 |
6.2.1 空调运行时期和运行时间的确定 | 第67页 |
6.2.2 空调运行能耗 | 第67-84页 |
6.2.3 建筑冷负荷定额指标的确定 | 第84-85页 |
6.3 能耗调研及分析 | 第85-89页 |
6.3.1 调研样本描述 | 第85-86页 |
6.3.2 调研数据处理 | 第86-87页 |
6.3.3 正态性检验 | 第87页 |
6.3.4 定额水平法编制能耗定额 | 第87-89页 |
6.4 建筑累计耗电量定额指标的确定 | 第89-91页 |
6.4.1 基于模拟数据的新建建筑累计耗电量 | 第89-90页 |
6.4.2 既有建筑累计耗电量定额水平的确定 | 第90-9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2-95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1 居住建筑房间热扰 | 第99页 |
附录2 商业写字楼建筑房间热扰 | 第99-100页 |
附录3 商场建筑房间热扰 | 第100-103页 |
附录4 星级酒店建筑房间热扰 | 第103-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附件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