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L公司战略绩效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一、引言 | 第11-2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构建结合时代背景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 | 第12页 |
2.为L公司战略进行指导 | 第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解决战略绩效评价体系不切合时代背景的问题 | 第12页 |
2.为L公司量身定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 | 第12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国外文献 | 第12-14页 |
2.国内文献 | 第14-17页 |
3.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五)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案例分析法 | 第20页 |
2.层次分析法 | 第20-21页 |
3.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1页 |
4.文献分析法 | 第21页 |
(七)创新点 | 第21-23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一)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23页 |
(二)生命周期理论 | 第23页 |
(三)战略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四)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 | 第24-27页 |
1.平衡计分卡基本内容 | 第24页 |
2.平衡计分卡与绩效评价的关系 | 第24-27页 |
三、L公司基本情况分析 | 第27-31页 |
(一)公司概况 | 第27页 |
(二)公司组织架构和人员构成现状 | 第27-29页 |
(三)L公司经营情况 | 第29-31页 |
四、L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及不足 | 第31-35页 |
(一)L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 | 第31-32页 |
1.绩效评价机构构成 | 第31页 |
2.绩效评价制度设置 | 第31-32页 |
3.绩效评价考核内容 | 第32页 |
4.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 第32页 |
(二)L公司绩效评价的不足 | 第32-35页 |
1.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不完善 | 第32页 |
2.绩效评价全员参与度低 | 第32页 |
3.绩效评价缺乏战略指导 | 第32-33页 |
4.绩效考核反馈不充分 | 第33-35页 |
五、L公司战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35-49页 |
(一)构建原则 | 第35-36页 |
1.客观性原则 | 第35页 |
2.战略导向原则 | 第35页 |
3.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 第35页 |
4.成本与效益原则 | 第35-36页 |
(二)L公司总体战略的选取及内容 | 第36页 |
(三)绘制L公司战略地图 | 第36-38页 |
(四)L公司战略绩效评价指标选取 | 第38-43页 |
1.财务维度指标选取 | 第38-39页 |
2.客户维度指标选取 | 第39-40页 |
3.内部流程维度指标选取 | 第40-42页 |
4.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选取 | 第42-43页 |
(五)公司战略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3-49页 |
1.确定层次结构 | 第43-44页 |
2.构建两两比较矩阵 | 第44-46页 |
3.计算维度层(准则层)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 第46页 |
4.各维度下各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 第46-49页 |
六、L公司战略绩效评价的应用 | 第49-59页 |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对L公司进行战略绩效评价 | 第49-52页 |
1.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2.L公司战略绩效评价结果 | 第50-52页 |
(二)评价结果的解释分析 | 第52-56页 |
1.L公司战略层评价结果分析 | 第52页 |
2.L公司维度层评价结果分析 | 第52页 |
3.L公司具体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三)评价结果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 第56-59页 |
七、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一)结论 | 第59页 |
(二)不足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