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生态文明 | 第18-19页 |
2.1.2 生态城市建设 | 第19-20页 |
2.1.3 公共政策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善治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常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 第23-37页 |
3.1 常熟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及成效 | 第23-29页 |
3.1.1 生态制度全面确立 | 第24-25页 |
3.1.2 生态环境日趋优化 | 第25-26页 |
3.1.3 生态经济蓬勃发展 | 第26页 |
3.1.4 生态文化空前繁荣 | 第26-27页 |
3.1.5 生态工程全面推进 | 第27-29页 |
3.2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定位及工作举措 | 第29-33页 |
3.2.1 生态文明建设常熟市政府的职责定位 | 第29页 |
3.2.2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的体系建设 | 第29-31页 |
3.2.3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的制度建设 | 第31-32页 |
3.2.4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的管理建设 | 第32-33页 |
3.3 常熟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 第33-37页 |
3.3.1 生态文明相关政策的实施缺乏有效工作机制 | 第33页 |
3.3.2 生态文明相关政策的出台缺乏实效针对性 | 第33-34页 |
3.3.3 生态文明相关建设指标及工程执行情况不理想 | 第34-36页 |
3.3.4 生态文明建设广度和深度仍显不够 | 第36-37页 |
第4章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37-45页 |
4.1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况 | 第37-42页 |
4.1.1 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措施 | 第37-39页 |
4.1.2 国内其它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措施概况 | 第39-42页 |
4.2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42-45页 |
4.2.1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 | 第42-43页 |
4.2.2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 | 第43页 |
4.2.3 建立生态文明政绩考核机制 | 第43-44页 |
4.2.4 培育生态文明绿色生活方式 | 第44-45页 |
第5章 常熟市政府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45-62页 |
5.1 完善政府对生态制度方面的建设体系 | 第45-49页 |
5.1.1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5-46页 |
5.1.2 贯彻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决策理念 | 第46-47页 |
5.1.3 制定诠释生态文明的政策制度 | 第47-48页 |
5.1.4 完善政府重大决策的听证、论证、评议制度 | 第48-49页 |
5.2 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公共政策执行体系 | 第49-53页 |
5.2.1 创新生态文明执行机构建设 | 第49-50页 |
5.2.2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执行人员素质 | 第50-52页 |
5.2.3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执行能力 | 第52-53页 |
5.3 打造政府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体系 | 第53-55页 |
5.3.1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机制 | 第53页 |
5.3.2 建立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考核体系 | 第53-54页 |
5.3.3 健全公共政策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54-55页 |
5.4 探索政府对公众社会参与方面的引导体系 | 第55-62页 |
5.4.1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 第55-56页 |
5.4.2 加大引导力度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 第56-58页 |
5.4.3 规范社会行为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 第58-59页 |
5.4.4 建设生态文化打造生态文化软实力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