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文教、卫生管理法令论文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思考及预防机制的完善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内涵第11-13页
    1.2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特征第13-15页
    1.3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分类第15-17页
        1.3.1 以是不是与学校教育管理有关为标准第15-16页
        1.3.2 以学校责任分担的份额为标准第16-17页
    1.4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构成要件第17-25页
        1.4.1 侵权行为第17-19页
        1.4.2 损害事实第19-20页
        1.4.3 因果关系第20-22页
        1.4.4 主观过错第22-25页
第2章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法理学分析第25-39页
    2.1 高等院校的法律地位第25-28页
        2.1.1 高等院校的民事主体身份第26-27页
        2.1.2 高等院校的行政主体身份第27-28页
    2.2 高等院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第28-34页
        2.2.1 高等院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几种学说第28-29页
        2.2.2 高等院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定位第29-30页
        2.2.3 高等院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内容第30-31页
        2.2.4 处理高等院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原则第31-34页
    2.3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第34-39页
        2.3.1 过错责任原则第35-36页
        2.3.2 公平责任原则第36-37页
        2.3.3 无过错责任原则第37-39页
第3章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其防范体系第39-49页
    3.1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第39-42页
        3.1.1 高等院校原因第39-40页
        3.1.2 教职员工原因第40-41页
        3.1.3 学生原因第41页
        3.1.4 社会环境原因第41-42页
        3.1.5 其他偶发原因第42页
    3.2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的现状第42-44页
        3.2.1 对校园安全问题重视不够第43页
        3.2.2 对学生安全教育不够第43页
        3.2.3 安全设施建设滞后第43页
        3.2.4 对食药品安全监管松懈第43-44页
        3.2.5 对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不力第44页
    3.3 健全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体系第44-49页
        3.3.1 建立多方参与的安全教育主体体系第45页
        3.3.2 建立层级制的安全事故的责任体系第45-47页
        3.3.3 建立立体化的校内外安全防范合作体系第47页
        3.3.4 建立设施完备的安全防范硬件体系第47-48页
        3.3.5 建立有预见性的安全事故防范预案第48-49页
第4章 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与管理第49-58页
    4.1 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的基本形式第49-51页
        4.1.1 讲座第49页
        4.1.2 竞赛第49-50页
        4.1.3 演练第50页
        4.1.4 模拟法庭第50页
        4.1.5 安全教育日第50-51页
    4.2 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第51页
    4.3 大学生人身安全的管理第51-58页
        4.3.1 学校教育、教学、生活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第52-53页
        4.3.2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安全管理第53-54页
        4.3.3 学校卫生健康安全管理第54-55页
        4.3.4 学校治安秩序安全管理第55-57页
        4.3.5 学校交通安全管理第57-58页
第5章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原则和程序第58-68页
    5.1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第58-62页
        5.1.1 及时迅速原则第58-59页
        5.1.2 如实报告原则第59-60页
        5.1.3 合理合法原则第60页
        5.1.4 协商调解原则第60-61页
        5.1.5 责任追究原则第61-62页
    5.2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第62-68页
        5.2.1 事故现场的紧急处置第63-64页
        5.2.2 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注意保护现场第64-65页
        5.2.3 调查取证,做好证据收集工作第65-66页
        5.2.4 做好受伤害学生的安抚工作第66-68页
第6章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中高等院校相应的赔偿责任的担负与免除第68-79页
    6.1 高等院校担负相应的赔偿责任的情形第68-73页
        6.1.1 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存在安全缺陷第68-69页
        6.1.2 安全管理混乱,存在重大隐患第69-70页
        6.1.3 饮食、药品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要求第70页
        6.1.4 未履行安全注意义务第70-71页
        6.1.5 高等院校管理教职员工疏忽第71页
        6.1.6 关照学生健康、医治学生疾病明显不力第71-72页
        6.1.7 高等院校教师安全不作为第72页
        6.1.8 未履行安全告知义务第72-73页
    6.2 高等院校担负损害赔偿的范围第73-74页
        6.2.1 常规赔偿范围第73页
        6.2.2 残疾赔偿范围第73-74页
        6.2.3 死亡赔偿范围第74页
        6.2.4 精神损害抚慰金第74页
    6.3 高等院校免除相应的赔偿责任的情形第74-79页
        6.3.1 不可抗力第75页
        6.3.2 突发性侵害行为第75页
        6.3.3 学生自杀、自伤行为第75-76页
        6.3.4 学生自愿参加风险性体育运动第76-77页
        6.3.5 受害学生的过错行为第77-78页
        6.3.6 第三人侵权行为第78页
        6.3.7 高等院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事故第78-79页
总结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公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