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说明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2页 |
1.2 透水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1.3 透水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再生透水混凝土的材料性能试验 | 第16-25页 |
2.1 试验的原材料及其分类 | 第16-17页 |
2.1.1 材料的来源 | 第16页 |
2.1.2 材料的分类 | 第16-17页 |
2.2 试验方法及步骤 | 第17-22页 |
2.2.1 表观密度 | 第17-19页 |
2.2.2 紧密堆积密度及孔隙率 | 第19-20页 |
2.2.3 吸水率 | 第20-22页 |
2.3 结果分析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再生透水混凝土试验设计 | 第25-33页 |
3.1 再生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 第25-29页 |
3.1.1 体积法步骤 | 第25-28页 |
3.1.2 再生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 第28-29页 |
3.2 再生透水混凝土试块的制作 | 第29-32页 |
3.2.1 试件的制作 | 第29-30页 |
3.2.2 试件的成型以及养护 | 第30-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33-42页 |
4.1 再生透水混凝土试验测试 | 第33-35页 |
4.2 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 第35-41页 |
4.2.1 再生透水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 第35页 |
4.2.2 再生透水混凝土破坏形态及其分析 | 第35-38页 |
4.2.3 再生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其w/c的关系 | 第38-39页 |
4.2.4 再生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其孔隙率的关系 | 第39-40页 |
4.2.5 再生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其干密度的关系 | 第40-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再生透水混凝土的物理性能 | 第42-53页 |
5.1 再生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 | 第42-45页 |
5.1.1 有效孔隙率的测定 | 第42-44页 |
5.1.2 有效孔隙率与目标孔隙率、水灰比的关系 | 第44-45页 |
5.2 再生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 | 第45-52页 |
5.2.1 透水系数的测定 | 第46-50页 |
5.2.2 透水系数与孔隙率的关系 | 第50-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再生透水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以及应用 | 第53-58页 |
6.1 再生透水混凝土的综合性能 | 第53-54页 |
6.2 再生透水混凝土经济效益 | 第54-56页 |
6.2.1 再生骨料场地选址和设计 | 第55页 |
6.2.2 再生骨料成本分析 | 第55-5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7.1 结论 | 第58-59页 |
7.1.1 再生骨料的性能 | 第58页 |
7.1.2 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制备以及性能 | 第58-59页 |
7.1.3 再生透水混凝土的用途以及经济效益 | 第59页 |
7.2 展望 | 第59-60页 |
7.2.1 存在问题 | 第59页 |
7.2.2 前景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