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溴代阻燃剂概述 | 第13-14页 |
1.2 TBBPA概述 | 第14-18页 |
1.2.1 TBBPA在水体中的存在 | 第16页 |
1.2.2 TBBPA在底泥中的存在 | 第16页 |
1.2.3 TBBPA在空气中的存在 | 第16-17页 |
1.2.4 TBBPA在水生生物体内的存在 | 第17页 |
1.2.5 TBBPA在人体中的存在 | 第17-18页 |
1.3 水生态毒理学方法概述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方法分类 | 第18页 |
1.3.2 急性毒性实验 | 第18-19页 |
1.3.3 慢性毒性实验 | 第19页 |
1.4 TBBPA的毒性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4.1 TBBPA的急性毒性及形态毒性效应 | 第20-21页 |
1.4.2 TBBPA的肝脏毒性 | 第21页 |
1.4.3 TBBPA的内分泌干扰效应 | 第21-22页 |
1.4.4 TBBPA的肾脏毒性和免疫毒性 | 第22-23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3-26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1.5.2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 | 第26-40页 |
2.1 试剂及仪器 | 第26页 |
2.2 实验生物 | 第26-28页 |
2.3 实验用水水质参数 | 第28页 |
2.4 TBBPA对大型蚤和水丝蚓的急性毒性 | 第28-32页 |
2.5 不同pH值下TBBPA对锦鲫的慢性毒性 | 第32-34页 |
2.5.1 暴露浓度的选择 | 第32-33页 |
2.5.2 锦鲫的长期暴露及取样 | 第33-34页 |
2.6 LC-MS/MS测量TBBPA实际暴露浓度 | 第34-37页 |
2.7 生化分析 | 第37-38页 |
2.8 锦鲫鳃和肝脏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 第38页 |
2.9 IBR的计算 | 第38-39页 |
2.10 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40-55页 |
3.1 TBBPA和TBBPA-D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 | 第40-42页 |
3.2 TBBPA和TBBPA-D对水丝蚓的急性毒性 | 第42-44页 |
3.3 锦鲫的氧化应激反应 | 第44-48页 |
3.4 IBR | 第48-50页 |
3.5 锦鲫鳃和肝脏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 第50-5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5-60页 |
4.1 pH对TBBPA急性毒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 DMSO对TBBPA急性毒性的影响 | 第56页 |
4.3 TBBPA对锦鲫的慢性毒性 | 第56-58页 |
4.3.1 TBBPA对锦鲫肝脏中SOD和CAT活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2 TBBPA对锦鲫肝脏中GST活性的影响 | 第57页 |
4.3.3 TBBPA对锦鲫肝脏中GSH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4.4 TBBPA对锦鲫腮和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影响 | 第58-59页 |
4.5 IBR评估TBBPA对锦鲫的慢性毒性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页 |
所获奖项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