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不同生长期防护效果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目的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2-20页
        1.2.1 护坡技术应用状况第12-17页
        1.2.2 生态护坡机理研究状况第17-20页
    1.3 边坡生态防护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第20-21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21-22页
2. 植物护坡原理第22-30页
    2.1 植被护坡的主要功能及意义第22-26页
        2.1.1 水土保持功效第22-23页
        2.1.2 景观及美化环境功效第23-24页
        2.1.3 社会经济效益第24-26页
    2.2 植被固土基础理论第26-29页
        2.2.1 力学理论第26-28页
        2.2.2 其他理论第28-29页
    2.3 小结第29-30页
3. 研究内容与方案第30-36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30-31页
        3.1.1 地理位置第30页
        3.1.2 地质地貌第30页
        3.1.3 气候水文第30页
        3.1.4 植被土壤第30页
        3.1.5 社会经济状况第30-31页
    3.2 植被护坡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第31-32页
        3.2.1 指标及指标体系第31页
        3.2.2 指标的筛选及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1-32页
    3.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32-33页
    3.4 研究技术路线第33-35页
    3.5 数据处理第35-36页
4. 边坡防护生态效应第36-43页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4.1.1 试验材料第36-37页
        4.1.2 试验方法第37-38页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4.2.1 植物均匀度数值分析第38-39页
        4.2.2 植物覆盖度、地下生物量数值分析第39-41页
        4.2.3 植物株高、密度数值分析第41-42页
    4.3 小结第42-43页
5. 边坡防护水土保持效应第43-49页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5.2.1 土壤抗蚀性比较第44-45页
        5.2.2 土壤抗蚀性和浸水时间的关系第45-47页
        5.2.3 土壤抗蚀性和株高、地下生物量的相关性第47-48页
        5.2.4 误差分析第48页
    5.3 小结第48-49页
6. 边坡防护浅层固土效应第49-66页
    6.1 试验原理第49-50页
        6.1.1 抗剪强度试验原理第49页
        6.1.2 单根抗拉试验原理第49-50页
    6.2. 试验设备、材料及方法第50-51页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1-63页
        6.3.1 剪切试验第51-57页
        6.3.2 单根抗拉试验第57-63页
    6.4 基于Wu氏模型的剪切强度计算第63-64页
        6.4.1 模型计算参数测定及实测值对比第63-64页
    6.5 小结第64-66页
7. 植物不同生长期边坡防护效果评价第66-77页
    7.1 灰色理论第66-68页
        7.1.1 灰色理论基本原理第66页
        7.1.2 灰色理论评价步骤第66-68页
    7.2 边坡防护措施灰色理论的综合评价第68-76页
    7.4 小结第76-77页
8.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个人简介第84-85页
导师简介第85-86页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松原灌区开发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不同pH值下四溴双酚A对三种水生生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