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20-21页
第一章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分析第21-32页
    第一节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内涵第21-23页
        一、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第21-22页
        二、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特征第22-23页
            (一) 保护利益的双重性第22页
            (二) 社会影响力大第22-23页
    第二节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与类型第23-29页
        一、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概念第23页
        二、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特征第23-25页
            (一) 多元化第23-24页
            (二) 适应性第24-25页
            (三) 约束性第25页
        三、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类型第25-29页
            (一) 个人第25-26页
            (二) 国家机关第26-28页
                1. 检察机关第27-28页
                2. 行政机关第28页
            (三) 社会组织第28-29页
    第三节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法理基础第29-32页
        一、当事人适格理论第29-30页
            (一) 当事人适格理论的内涵第29页
            (二) 当事人适格理论与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第29-30页
        二、诉权理论第30-31页
            (一) 诉权理论的内涵第30页
            (二) 诉权理论与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第30-31页
        三、诉讼信托理论第31-32页
            (一) 诉讼信托理论的内涵第31-32页
            (二) 诉讼信托理论与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第32页
第二章 我国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问题分析第32-41页
    第一节 个人原告资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3-35页
        一、立法方面——排除了个人作为原告的资格第33-34页
        二、司法实践方面——个人提起的公益性诉讼请求难获支持第34-35页
            (一) 刘雪娟诉乐金公司、苏宁购物中心案第34页
            (二) 田永强诉中国联通烟台分公司案第34-35页
    第二节 法定机关原告资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5-38页
        一、立法方面第35-37页
            (一) 《民诉法》及其司法解释未明确法定机关的范围第35-36页
            (二) 人民检察院试点进行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第36-37页
        二、司法实践方面——目前尚无法定机关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第37-38页
    第三节 社会组织原告资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8-41页
        一、立法方面——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原告资格第38-39页
        二、司法实践方面——消费者协会的作用难以发挥第39-41页
            (一) 无锡市消费者委员会诉无锡渝味火锅店案第39页
            (二) 浙江省消保委诉上海铁路局案第39-40页
            (三) 上海市消保委诉三星公司、欧珀公司的手机预装软件侵权案第40-41页
第三章 域外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比较研究第41-47页
    第一节 个人作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考察第41-42页
        一、美国联邦法上的消费者集团诉讼原告资格分析第41页
        二、加拿大消费者集团诉讼原告资格分析第41-42页
    第二节 国家机关作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考察第42-44页
        一、检察机关第42-43页
            (一) 美国州检察长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分析第42-43页
            (二) 巴西检察机关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分析第43页
        二、行政机关第43-44页
            (一) 美国联邦交易委员会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分析第43-44页
            (二) 俄罗斯联邦反垄断局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分析第44页
    第三节 团体作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考察第44-45页
        一、德国消费者团体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分析第44-45页
        二、日本消费者团体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分析第45页
    第四节 比较分析第45-47页
        一、原告资格范围普遍较为宽泛第46页
        二、原告资格的规则普遍较为完备第46-47页
第四章 原告资格的拓宽及其主要规则构建第47-55页
    第一节 拓宽个人作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及其主要规则构建第47-49页
        一、赋予个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第47页
        二、个人作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主要规则构建第47-49页
            (一) 建立诉讼激励机制第47-48页
            (二) 建立预防滥诉机制第48-49页
    第二节 法定机关作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主要规则构建第49-51页
        一、检察机关第49-50页
            (一) 明确规定可以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检察机关的层级第49页
            (二) 检察机关作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的主要规则构建第49-50页
                1. 设定前置程序第49-50页
                2. 案件起诉范围第50页
        二、行政机关第50-51页
            (一) 明确规定可以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行政机关的部门第50-51页
            (二) 行政机关作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主要规则构建第51页
                1. 无需前置程序第51页
                2. 案件起诉范围第51页
    第三节 社会组织作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主要规则构建第51-55页
        一、降低消费者协会作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层级第52页
        二、明确其他社会组织作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条件第52-53页
        三、社会组织作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主要规则构建第53-55页
            (一) 无需前置程序第53-54页
            (二) 案件起诉范围第54-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庭审中心主义视角下的直接言词原则研究
下一篇:我国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适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