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微视频--论现实语境下微视频的视觉语言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选题的研究范围 | 第11页 |
1.4 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网络微视频与“粉色微视频” | 第13-17页 |
2.1 网络微视频的产生 | 第13-14页 |
2.2 “粉色微视频”的提出与界定 | 第14-15页 |
2.3 “粉色微视频”的现状与分类 | 第15-17页 |
第三章 现实语境下的“粉色微视频” | 第17-29页 |
3.1 话语权力的变化 | 第17-18页 |
3.2 “粉色微视频”的产生机制 | 第18-22页 |
3.2.1 自我表达:《小咖秀》 | 第18-19页 |
3.2.2 全民吐槽:《暴走大事件》 | 第19-21页 |
3.2.3 内容为王:《飞碟说》 | 第21-22页 |
3.3 “粉色微视频”的传播方式 | 第22-26页 |
3.3.1 网络传播平台的建立 | 第22-24页 |
3.3.2 广场型传播 | 第24-25页 |
3.3.3 裂变式传播 | 第25-26页 |
3.4 受众人群分析 | 第26-29页 |
3.4.1 受众人群划分 | 第26-27页 |
3.4.2 受众人群的心理分析 | 第27-28页 |
3.4.3 受众人群的角色转化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粉色微视频”的视觉语言 | 第29-43页 |
4.1 网络社会的视觉语言 | 第30-33页 |
4.1.1 网络微视频的视觉语言和主要表现 | 第30-31页 |
4.1.2 阅读习惯对视觉语言的影响 | 第31-32页 |
4.1.3 表达欲望对视觉语言的突破 | 第32-33页 |
4.2 “粉色微视频”的后现代主义视觉特征 | 第33-40页 |
4.2.1 众生相的社会化图景 | 第34-36页 |
4.2.2 动态拼贴超越现实 | 第36-38页 |
4.2.3 图像的视觉符号化 | 第38-40页 |
4.3 结合毕业设计谈“粉色微视频”创作 | 第40-43页 |
4.3.1 创作思路与方法 | 第40-41页 |
4.3.2 话题选取与实现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著发表 | 第47页 |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