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

我国财政风险监测预警方法优选及BP神经网络模型实践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9-13页
        一、我国的财政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第9-11页
        二、研究公共财政风险监测预警方法的意义第11-13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第13-16页
        一、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3-14页
        二、论文的研究路径第14-15页
        三、论文的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我国的财政风险及其监测预警第16-23页
    第一节 财政风险的形成第16-18页
    第二节 财政风险的传导第18-20页
    第三节 监测预警系统解构第20-23页
        一、监测的定义及目标第20-21页
        二、预警的定义及目标第21页
        三、监测预警方法的体系构建第21-23页
第三章 监测预警方法的文献综述第23-38页
    第一节 经济领域监测预警的研究历程综述第23-27页
        一、国外研究历程第23-24页
        二、我国研究历程第24-27页
    第二节 金融监测预警模型第27-33页
        一、KLR模型第27-28页
        二、线性加权预警指数第28页
        三、Fisher判别模型第28-29页
        四、FR概率模型第29-30页
        五、STV横截面回归模型第30页
        六、私人投行系列模型第30-31页
        七、VaR模型第31-32页
        八、CVaR模型第32-33页
    第三节 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模型第33-34页
        一、景气指数第33-34页
    第四节 财政监测预警模型第34-38页
        一、神经网络模型第34-35页
        二、风险矩阵第35-36页
        三、二元分类树模型第36页
        四、层次分析法第36-38页
第四章 各领域方法比较及方法优选第38-51页
    第一节 监测预警方法的多角度特点分析第39-45页
        一、危机的产生原理角度分析第39-40页
        二、指标角度分析第40-42页
        三、计算处理的角度分析第42-43页
        四、数据收集难度角度分析第43页
        五、输出结果角度分析第43-45页
    第二节 财政监测预警方法的原理分析第45-48页
        一、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方法的移植可行性分析第45-46页
        二、金融监测预警方法的移植可行性分析第46-47页
        三、西方监测预警方法的移植可行性分析第47-48页
    第三节 监测预警方法的比较与优选第48-51页
第五章 BP神经网络方法优越性实证检验第51-70页
    第一节 公共财政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第51-57页
        一、指标体系构建角度第51页
        二、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51-52页
        三、指标体系选取第52-54页
        四、公共财政安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第54-57页
    第二节 BP神经网络的实证分析第57-70页
        一、数据来源第58页
        二、模型方法介绍第58-61页
        三、公共财政风险监测预警模型构建第61-65页
        四、公共财政安全监测模型第65-67页
        五、公共财政安全预警模型第67-69页
        六、监测模型与预警模型的结合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70-74页
    第一节 结论分析第70页
    第二节 政策性建议第70-72页
        一、财政风险监测预警研究要结合我国财政特点第70-71页
        二、借鉴私人机构设计的风险监测预警模型第71页
        三、推进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和及时真实第71-72页
        四、依托现代技术第72页
    第三节 后续研究展望第72-74页
        一、考虑随机事件冲击第72页
        二、使用相似模型第72页
        三、改进神经网络第72-73页
        四、从混沌经济学角度研究危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附录A 财政风险监测程序第79-81页
附录B 财政风险预警程序第81-83页
致谢第83-84页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运动学的机械臂运动控制
下一篇:SDN网络性能参数测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