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材料论文--电工陶瓷材料论文

晶体管封装用陶瓷金属化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1章 绪论第15-33页
    1.1 半导体晶体管及其封装第15-19页
        1.1.1 晶体管简介第15页
        1.1.2 封装的作用及类型第15-18页
        1.1.3 金属封装工艺流程简介第18-19页
    1.2 陶瓷-金属封接工艺概况第19-24页
        1.2.1 陶瓷-金属封接发展及应用第19-20页
        1.2.2 陶瓷-金属封接工艺的分类第20-24页
    1.3 氧化铝陶瓷金属化简介第24-27页
        1.3.1 电真空器件用氧化铝陶瓷简介第24-25页
        1.3.2 氧化铝陶瓷金属化常用方法第25-27页
    1.4 活化钼锰法制备陶瓷金属化层第27-31页
        1.4.1 活化钼锰法简介第27-28页
        1.4.2 活化钼锰法研究现状第28-29页
        1.4.3 国内外管壳金属化层性能对比分析第29-31页
    1.5 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2章 试验原料及研究方法第33-39页
    2.1 金属化配方基本体系第33-35页
        2.1.1 氧化铝瓷预处理第33-34页
        2.1.2 金属化膏剂的配制第34-35页
        2.1.3 金属化配方优化实验第35页
    2.2 烧结工艺优化第35-36页
    2.3 活化剂优化金属化配方第36页
    2.4 性能分析测试第36-39页
        2.4.1 金属化层外观检测第36-37页
        2.4.2 金属化层物相分析第37页
        2.4.3 金属化层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第37页
        2.4.4 截面形貌及成分分析第37页
        2.4.5 抗拉强度测试第37-39页
第3章 不同膏剂配比及烧结温度下金属化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39-59页
    3.1 玻璃粉的配方设计第39-43页
        3.1.1 玻璃粉与陶瓷反应后外观第39-40页
        3.1.2 XRD物相分析第40-41页
        3.1.3 涂层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第41页
        3.1.4 玻璃相-陶瓷界面分析第41-43页
    3.2 金属化膏剂配方的确定第43-52页
        3.2.1 不同钼粉配比下金属化层的外观形貌第43-44页
        3.2.2 不同钼粉配比下金属化层的相组成分析第44-45页
        3.2.3 不同钼粉配比下金属化层的表面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第45-48页
        3.2.4 陶瓷-金属化层界面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分析第48-50页
        3.2.5 钼粉配比对金属化层抗拉强度的影响第50-51页
        3.2.6 活化钼锰法制备金属化层机理分析第51-52页
    3.3 烧结温度对金属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52-57页
        3.3.1 不同烧结温度下金属化层的外观形貌第52-53页
        3.3.2 不同烧结温度下金属化层的相组成分析第53-54页
        3.3.3 不同烧结温度下金属化层的表面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第54-55页
        3.3.4 烧结温度对金属化层抗拉强度的影响第55-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不同活化剂氧化物下金属化层的组织与性能第59-73页
    4.1 BaO对金属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59-65页
        4.1.1 不同BaO含量下金属化层的外观形貌第59-60页
        4.1.2 不同BaO含量下金属化层的相组成第60页
        4.1.3 不同BaO含量下金属化层的表面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第60-63页
        4.1.4 陶瓷-金属化层界面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第63-64页
        4.1.5 BaO对金属化层抗拉强度的影响第64-65页
    4.2 ZrO_2对金属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65-72页
        4.2.1 不同ZrO_2含量下金属化层的外观形貌第65-66页
        4.2.2 不同ZrO_2含量下金属化层的相组成第66-67页
        4.2.3 不同ZrO_2含量下金属化层的表面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第67-69页
        4.2.4 陶瓷-金属化层界面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第69-70页
        4.2.5 ZrO_2对金属化层抗拉强度的影响第70-72页
    4.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VSC-HVDC并网的风电场控制及其故障穿越研究
下一篇:紧急切负荷与负荷转供协调优化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