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论文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32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7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7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7-2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23-27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27-31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29页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9-30页
        1.3.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30-31页
    1.4 相关问题的说明第31-32页
第2章 新的历史境遇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机遇与挑战第32-62页
    2.1 中国革命乘势而进的现实诉求第32-41页
        2.1.1 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战胜利在望第32-36页
        2.1.2 关于两种前途命运的斗争正在深入第36-41页
    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困境第41-53页
        2.2.1 “左”右错误羁绊第41-44页
        2.2.2 共产国际时时掣肘第44-50页
        2.2.3 理论水平尚属粗浅第50-53页
    2.3 中国共产党顺势而为的主动考量第53-62页
        2.3.1 思想基础:正反经验对比形成的认识觉悟第53-55页
        2.3.2 政治保证:自觉成熟主体的形成第55-59页
        2.3.3 外部因素:相对“安定”的环境第59-62页
第3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历史决议》的酝酿与形成第62-86页
    3.1 多面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第62-71页
        3.1.1 领导群体对党的历史经验的多面总结第62-65页
        3.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提出与改造学习第65-67页
        3.1.3 1941年“九月会议”与《结论草案》第67-71页
    3.2 延安整风为《历史决议》的制定准备条件第71-81页
        3.2.1 教化先行:在学习文件中整顿“三风”第71-73页
        3.2.2 成功示范:边区党历史争论问题的解决第73-77页
        3.2.3 中心环节:在广泛讨论中走向共识第77-81页
    3.3 《历史决议》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结晶第81-86页
        3.3.1 《历史决议》的正式起草与审议通过第81-84页
        3.3.2 “原则通过”后的“再完善”第84-86页
第4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第86-121页
    4.1 《历史决议》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基础第86-102页
        4.1.1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实践反思的唯物史观第86-92页
        4.1.2 列宁提出的党性原则与斯大林的《联共党史》第92-97页
        4.1.3 毛泽东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历史观第97-102页
    4.2 《历史决议》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价值意蕴第102-109页
        4.2.1 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线”第102-104页
        4.2.2 总结历史经验是端正思想路线的重要途径第104-107页
        4.2.3 党的历史是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第107-109页
    4.3 《历史决议》确立思想路线问题的主要方略第109-121页
        4.3.1 审视“前车之覆”,以明主观教条之危害第110-113页
        4.3.2 澄清“路线是非”,以辨“主义”之真假第113-116页
        4.3.3 剖析“错误之源”,以正致力之方向第116-121页
第5章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公开确认第121-146页
    5.1 理论自觉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第121-129页
        5.1.1 中国共产党对“理论贫困”的自觉认识第121-123页
        5.1.2 中国共产党创造“主义”的自觉行动第123-125页
        5.1.3 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渐趋成熟第125-129页
    5.2 “掌握群众”与毛泽东思想的价值认同第129-137页
        5.2.1 思想统一的本质在于“掌握群众”第129-131页
        5.2.2 “马克思主义实践家”身份的认同第131-134页
        5.2.3 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传播与接受第134-137页
    5.3 《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认第137-146页
        5.3.0 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第138-140页
        5.3.1 “创造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第140-142页
        5.3.2 根植于中国革命实践的正确理论第142-146页
第6章 《历史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评析第146-168页
    6.1 《历史决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第146-155页
        6.1.1 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基调第146-149页
        6.1.2 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遵循第149-153页
        6.1.3 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方法第153-155页
    6.2 《历史决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局限第155-161页
        6.2.1 以“路线斗争”为主线的“中国化”叙事第156-158页
        6.2.2 “毛泽东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混同第158-161页
    6.3 从1945到198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发展逻辑第161-168页
        6.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主题的再确立第161-164页
        6.3.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新概括第164-168页
结语第168-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8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87-188页
致谢第188-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CT-R与fMRI融合的情绪与认知计算的信息加工过程研究
下一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区域城乡差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