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常用符号表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6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宏观干摩擦理论 | 第16-18页 |
1.3 微观干摩擦理论 | 第18-22页 |
1.4 粗糙表面接触摩擦理论研究现状 | 第22-33页 |
1.4.1 粗糙表面接触模型 | 第22-27页 |
1.4.2 随机粗糙表面静摩擦力计算模型 | 第27-31页 |
1.4.3 随机粗糙表面动摩擦力计算模型 | 第31-32页 |
1.4.4 粗糙表面形貌参数对摩擦行为影响的研究 | 第32-33页 |
1.5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33-34页 |
1.5.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4页 |
1.5.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基于L-J势与随机过程的纳米级粗糙表面摩擦力计算模型 | 第36-46页 |
2.1 引言 | 第36页 |
2.2 基于LJ势的接触界面势垒模型 | 第36-39页 |
2.2.1 接触界面势垒 | 第36-37页 |
2.2.2 接触界面LJ势垒的计算简化 | 第37-39页 |
2.3 基于随机过程接触模型与LJ势的滑动摩擦力计算模型 | 第39-41页 |
2.3.1 基于随机过程的一维接触模型 | 第39-40页 |
2.3.2 平均法向力与平均滑动摩擦力计算模型 | 第40-41页 |
2.4 数值计算与讨论 | 第41-45页 |
2.4.1 平均法向力与平均界面间隙 | 第41-44页 |
2.4.2 平均摩擦力与法向载荷 | 第44-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两名义水平的随机粗糙表面接触滑动摩擦力计算研究 | 第46-65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基于复合振子模型的随机粗糙表面接触滑动摩擦力计算 | 第46-59页 |
3.2.1 基于复合振子模型的滑动摩擦力计算模型 | 第46-50页 |
3.2.2 基于复合振子模型的球-面接触滑动摩擦力计算 | 第50-53页 |
3.2.3 基于复合振子模型的随机粗糙表面接触滑动摩擦力计算 | 第53-59页 |
3.3 基于接触界面势垒理论的粗糙表面滑动摩擦力计算研究 | 第59-64页 |
3.3.1 接触界面势垒 | 第59-61页 |
3.3.2 基于接触界面势垒理论的球-面接触滑动摩擦力计算 | 第61-62页 |
3.3.3 基于接触界面势垒理论的随机粗糙表面接触滑动摩擦力计算 | 第62-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球-面接触滑动摩擦力计算与AFM实验 | 第65-85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光滑球与粗糙平面接触的滑动摩擦力计算模型 | 第65-72页 |
4.2.1 基于Brizmer等的球-面接触经验式的统计计算 | 第67-69页 |
4.2.2 基于Kogut等的球-面接触经验式的统计计算 | 第69-72页 |
4.3 光滑球与名义水平的粗糙表面接触的AFM实验 | 第72-83页 |
4.3.1 实验方法与步骤设计 | 第72-75页 |
4.3.2 样品制作 | 第75-79页 |
4.3.3 摩擦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9-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基于接触界面势垒的粗糙表面静摩擦力计算模型 | 第85-99页 |
5.1 引言 | 第85-86页 |
5.2 计算模型 | 第86-91页 |
5.2.1 原子尺度下的球-面接触静摩擦力计算模型 | 第86-88页 |
5.2.2 随机粗糙表面接触静摩擦力计算 | 第88-9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1-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六章 基于支撑率曲线分析随机粗糙表面形貌参数对摩擦行为的影响 | 第99-116页 |
6.1 引言 | 第99页 |
6.2 支撑率曲线与摩擦系数函数式 | 第99-101页 |
6.2.1 干摩擦下摩擦系数与支撑率曲线函数式 | 第99-100页 |
6.2.2 混合润滑摩擦下摩擦系数与支撑率曲线函数式 | 第100-101页 |
6.3 实验 | 第101-104页 |
6.3.1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101-103页 |
6.3.2 样品制备 | 第103-104页 |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4页 |
6.4.1 支撑率曲线及S_(pk)、S_k、S_(vk)、S_(r1)、S_(r2)对摩擦磨损的影响机理 | 第104-106页 |
6.4.2 S_a与S_q对摩擦磨损的影响机理 | 第106-110页 |
6.4.3 S_(sk)与S_(ku)对摩擦磨损的影响机理 | 第110-114页 |
6.4.4 S_p、S_v、S_t对摩擦磨损的影响 | 第11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116-117页 |
创新点 | 第117-118页 |
展望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3页 |
附录A 不同Pearson曲线类型的概率密度表达式 | 第133-13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附件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