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理论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4-15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3 独特或新颖之处 | 第16-17页 |
2 蜂农专业合作社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概念和定义 | 第17-18页 |
2.1.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 第17页 |
2.1.3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 | 第17-18页 |
2.2 合作社与企业在竞争力上的关联 | 第18页 |
2.3 波特五力模型与蜂农专业合作社竞争力 | 第18-20页 |
2.3.1 波特五力模型 | 第18-19页 |
2.3.2 波特五力模型在蜂农合作社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3 九江市蜂农专业合作社发展背景与问题分析 | 第20-26页 |
3.1 九江市蜂农专业合作社发展背景 | 第20-21页 |
3.2 九江市蜂农专业合作社现状 | 第21-24页 |
3.2.1 九江市蜂群总数和产蜜量快速提升 | 第22页 |
3.2.2 蜂农专业合作社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 | 第22-23页 |
3.2.3 单产能力不断在提高 | 第23页 |
3.2.4 九江市蜂业产业链不断健全 | 第23-24页 |
3.3 九江市蜂农专业合作社问题分析 | 第24-26页 |
3.3.1 产业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 | 第24-25页 |
3.3.2 蜂农专业合作社整体文化水平低 | 第25页 |
3.3.3 合作社管理体系不完善,社员合作意识不强 | 第25页 |
3.3.4 蜂农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成熟 | 第25-26页 |
4 九江市蜂农专业合作社竞争力SWOT分析 | 第26-33页 |
4.1 优势分析 | 第26-27页 |
4.1.1 农民意识转变,积极参与专业合作社 | 第26页 |
4.1.2 建立了特色品牌在价格竞争上有优势 | 第26页 |
4.1.3 地理位置好,蜜源植物丰富 | 第26-27页 |
4.2 劣势分析 | 第27-28页 |
4.2.1 蜂产品营销体系不健全 | 第27页 |
4.2.2 专业人才匮乏 | 第27页 |
4.2.3 中华蜂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下降 | 第27-28页 |
4.2.4 社员整体素质偏低,新技术推广困难 | 第28页 |
4.2.5 管理不规范,服务层次低 | 第28页 |
4.3 机遇分析 | 第28-29页 |
4.3.1 蜂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 第28页 |
4.3.2 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 第28-29页 |
4.3.3 国内外先进经验技术值得借鉴 | 第29页 |
4.4 风险分析 | 第29-33页 |
4.4.1 政策风险 | 第29-30页 |
4.4.2 市场风险 | 第30页 |
4.4.3 技术风险 | 第30页 |
4.4.4 管理风险 | 第30-31页 |
4.4.5 财务风险 | 第31页 |
4.4.6 经营风险 | 第31-32页 |
4.4.7 泄密风险 | 第32-33页 |
5 九江市蜂农专业合作社竞争力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33-36页 |
5.1 新的投资农业领域的竞争者 | 第33页 |
5.2 可替代农蜂产品的相互竞争 | 第33页 |
5.3 供应方的谈判能力 | 第33-34页 |
5.4 消费者的侃价能力 | 第34页 |
5.5 同业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 第34-36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36-38页 |
6.1 结论 | 第36页 |
6.2 建议 | 第36-38页 |
6.2.1 发挥政府在蜂农专业合作社中发展中的作用 | 第36页 |
6.2.2 加快蜂农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建设 | 第36-37页 |
6.2.3 加快新品研制,强化质量安全,争创名牌产品 | 第37页 |
6.2.4 积极鼓励合作社之间的相互合作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