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基于DNA分子识别探针及信号扩增策略的博来霉素检测新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6页
    1.1 博来霉素的发现及临床应用第15-17页
    1.2 博来霉素的抗癌作用机理第17-18页
    1.3 博来霉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第18-23页
    1.4 DNA分子识别探针第23-31页
        1.4.1 具有催化活性的DNA酶第24-26页
        1.4.2 适体DNA第26-30页
        1.4.3 其他第30-31页
    1.5 酶介导的等温信号扩增策略第31-35页
        1.5.1 链置换扩增反应第32-34页
        1.5.2 滚环扩增反应第34-35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35-36页
        1.6.1 研究目的第35页
        1.6.2 研究内容第35-36页
第二章 双环发夹探针介导的链置换扩增策略用于免标记检测博来霉素第36-55页
    2.1 引言第36-37页
    2.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2.2.1 试剂第37-39页
        2.2.2 仪器与装置第39页
    2.3 实验步骤第39-42页
        2.3.1 高温高压灭菌第39-40页
        2.3.2 DNA的分装及储存第40页
        2.3.3 博来霉素的活化及双环发夹探针的裂解反应第40页
        2.3.4 链置换扩增反应第40页
        2.3.5 荧光测量第40-41页
        2.3.6 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实验第41-42页
    2.4 结果和讨论第42-54页
        2.4.1 实验原理第42-43页
        2.4.2 博来霉素检测体系的可行性分析第43-44页
        2.4.3 博来霉素检测体系反应条件的优化第44-49页
            2.4.3.1 双环发夹探针碱基序列设计的优化第45-46页
            2.4.3.2 双环发夹探针浓度优化第46-47页
            2.4.3.3 信号探针浓度优化第47页
            2.4.3.4 酶浓度优化第47-48页
            2.4.3.5 NMM浓度优化第48-49页
        2.4.4 博来霉素检测体系的分析效能第49-54页
            2.4.4.1 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第49-51页
            2.4.4.2 精密度第51-52页
            2.4.4.3 特异性考察第52页
            2.4.4.4 在复杂生物基质中的检测性能以及回收率考察第52-54页
    2.5 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酶介导的级联扩增策略用于高灵敏且免标记检测博来霉素第55-72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实验部分第56-58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56-58页
        3.2.2 仪器与装置第58页
    3.3 实验步骤第58-60页
        3.3.1 高温高压灭菌第58页
        3.3.2 博来霉素切割双环发夹探针第58-59页
        3.3.3 酶介导的级联扩增反应第59页
        3.3.4 荧光测量第59-60页
    3.4 结果和讨论第60-71页
        3.4.1 实验原理第60-61页
        3.4.2 酶介导的级联扩增体系可行性分析第61-62页
        3.4.3 酶介导的级联扩增策略反应条件的优化第62-67页
            3.4.3.1 模板链HP_1碱基序列优化第62-63页
            3.4.3.2 模板链HP_2碱基序列优化第63-64页
            3.4.3.3 模板链HP_2浓度的优化第64-65页
            3.4.3.4 模板链HP_3浓度的优化第65-66页
            3.4.3.5 酶介导的级联扩增策略反应时间的优化第66-67页
        3.4.4 酶介导的级联扩增体系的分析效能第67-71页
            3.4.4.1 灵敏度和线性范围考察第67-68页
            3.4.4.2 精密度考察第68-69页
            3.4.4.3 选择性考察第69-70页
            3.4.4.4 复杂生物体系回收率实验第70-71页
    3.5 小结第71-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90页
致谢第90-91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1-9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氯吡格雷和磺脲类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
下一篇:新型吲哚类HCV非核苷类NS5B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活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