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7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物的影响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1.1 选题依据及科学意义 | 第7页 |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7-8页 |
|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8-10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8-9页 |
| 1.3.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9-10页 |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0页 |
| 1.5 论文创新性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细粒沉积物发育的地质构造背景 | 第11-22页 |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1页 |
| 2.2 延长组湖盆构造演化特征 | 第11-13页 |
| 2.3 延长组湖盆边界及物源体系 | 第13-19页 |
| 2.3.1 延长组湖盆边界 | 第13-16页 |
| 2.3.2 延长组湖盆物源体系 | 第16-19页 |
| 2.4 延长组地层特征 | 第19-20页 |
| 2.5 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延长组长7细粒沉积物特征及沉积体系 | 第22-37页 |
| 3.1 研究区细粒沉积概念及分类 | 第22页 |
| 3.2 研究区细粒沉积物特征 | 第22-24页 |
| 3.3 研究区细粒沉积物沉积体系类型 | 第24-29页 |
| 3.3.1 三角洲沉积 | 第25-27页 |
| 3.3.2 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 | 第27页 |
| 3.3.3 重力流沉积体系 | 第27-29页 |
| 3.4 研究区细粒沉积物沉积相对比剖面 | 第29-33页 |
| 3.4.1 H55-Z15井沉积相对比剖面分析 | 第29-30页 |
| 3.4.2 Y67井-G87井沉积相对比剖面分析 | 第30-33页 |
| 3.5 研究区细粒沉积物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33-37页 |
| 第四章 延长组长7湖盆沉积环境恢复 | 第37-53页 |
| 4.1 延长组长7湖水物化性质研究 | 第37-41页 |
| 4.1.1 古湖水盐度 | 第37-40页 |
| 4.1.2 水体氧化还原性 | 第40-41页 |
| 4.2 长7湖盆古水深恢复 | 第41-46页 |
| 4.2.1 生物化石生态习性与古水深 | 第41-43页 |
| 4.2.2 遗迹化石及生物扰动构造与古水深 | 第43-44页 |
| 4.2.3 同生矿物及岩石与湖盆古水深 | 第44-45页 |
| 4.2.4 微量元素研究古水深 | 第45-46页 |
| 4.3 长7湖盆古气候恢复 | 第46-53页 |
| 4.3.1 利用孢粉分析恢复古气候 | 第46-51页 |
| 4.3.2 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恢复古气候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长7湖盆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物的影响 | 第53-63页 |
| 5.1 古湖水物化性质对细粒沉积物形成的影响 | 第53页 |
| 5.2 古水深对细粒沉积物形成的影响 | 第53-55页 |
| 5.3 古气候对细粒沉积物形成的影响 | 第55-57页 |
| 5.4 沉积相带对细粒沉积物影响 | 第57-58页 |
| 5.5 延长组长7期细粒沉积岩分布特征 | 第58-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图版Ⅰ | 第68-69页 |
| 图版Ⅱ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