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回转支承的多体动力学分析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回转支承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回转支承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液压挖掘机回转支承理论 | 第20-34页 |
2.1 回转支承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1.1 回转支承分类 | 第20页 |
2.1.2 单排球式回转支承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2 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结构特征 | 第21-25页 |
2.2.1 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几何结构 | 第21-22页 |
2.2.2 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重要参数 | 第22-24页 |
2.2.3 结构参数取值 | 第24-25页 |
2.3 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外载荷分布 | 第25-28页 |
2.3.1 轴向力单独作用 | 第25-26页 |
2.3.2 倾覆力矩单独作用 | 第26-28页 |
2.3.3 轴向力与倾覆力矩共同作用 | 第28页 |
2.4 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接触应力与变形 | 第28-29页 |
2.5 接触刚度计算 | 第29-32页 |
2.5.1 滚动体与内、外圈接触刚度计算 | 第29-30页 |
2.5.2 齿轮接触刚度计算 | 第30-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34-58页 |
3.1 ADAMS动力学分析原理及仿真步骤 | 第34-37页 |
3.1.1 ADAMS动力学分析原理 | 第34-36页 |
3.1.2 ADAMS仿真步骤 | 第36-37页 |
3.1.3 数据转换格式的选择 | 第37页 |
3.2 回转支承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3.2.1 建立三维模型 | 第37-38页 |
3.2.2 约束、驱动添加 | 第38页 |
3.3 接触力参数计算 | 第38-41页 |
3.4 回转支承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41-56页 |
3.4.1 模型验证 | 第41-43页 |
3.4.2 回转支承静态仿真 | 第43-46页 |
3.4.3 回转支承动态仿真 | 第46-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挖掘机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8-92页 |
4.1 工作装置的结构及工况分析 | 第58-61页 |
4.1.1 工作装置结构 | 第58页 |
4.1.2 液压挖掘机工况分析 | 第58-61页 |
4.2 挖掘机挖掘阻力计算 | 第61-63页 |
4.2.1 铲斗挖掘阻力计算 | 第61-62页 |
4.2.2 斗杆挖掘阻力计算 | 第62-63页 |
4.3 挖掘机虚拟样机模型建立与导入 | 第63-65页 |
4.4 工作装置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65-76页 |
4.4.1 动臂挖掘 | 第67-68页 |
4.4.2 斗杆挖掘 | 第68-70页 |
4.4.3 顺序动作挖掘 | 第70-73页 |
4.4.4 复合动作挖掘 | 第73-76页 |
4.5 工作装置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76-81页 |
4.5.1 外载荷作用力计算 | 第76-77页 |
4.5.2 载荷、驱动添加 | 第77-78页 |
4.5.3 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78-81页 |
4.6 考虑回转支承的挖掘机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81-90页 |
4.6.1 工作装置动态响应 | 第82-85页 |
4.6.2 回转支承的动态响应 | 第85-9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5.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92页 |
5.2 研究的展望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