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导论 | 第8-17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2、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事业单位职称管理的相关概念、理论依据和制度 | 第17-35页 |
(一) 事业单位职称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1、职称的概念 | 第17页 |
2、职务的概念 | 第17页 |
3、职称和职务的区别 | 第17-18页 |
4、职称评审与职务聘任的区别 | 第18-19页 |
5、评聘结合与评聘分开 | 第19页 |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1、激励理论 | 第20-22页 |
2、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 第22-23页 |
3、组织行为学 | 第23页 |
(三) 事业单位职称管理相关制度规定 | 第23-35页 |
1、职称评审的制度规定 | 第23-33页 |
2、岗位设置的制度规定 | 第33-34页 |
3、职务聘任及聘后管理的制度规定 | 第34-35页 |
三、大理市事业单位职称管理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45页 |
(一) 对大理市事业单位职称管理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的调查描述 | 第36-39页 |
(二) 职称评定标准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1、标准设置不科学,重学历和科研成果,轻实际工作绩效和实践能力 | 第39-40页 |
2、多重标准并存,不利于人才的流动 | 第40页 |
3、职称评审委员会行政化,存在职称腐败的风险 | 第40页 |
4、职称评定质量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 第40-41页 |
(三) 职务聘任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1、职务结构比例标准存在绝对化现象 | 第41-42页 |
2、受传统思想束缚,“论资排辈”现象普遍 | 第42页 |
3、概念不清,职务聘任条件等于职称评审条件 | 第42页 |
4、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学非所用”和事业单位知识结构单一 | 第42-43页 |
(四) 职务聘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1、考核内容量化困难,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 | 第43页 |
2、考核内容单一,无法实现对人的全面评估 | 第43页 |
3、对制度执行情况监管不够,部分领导缺乏“担当”精神 | 第43-45页 |
四、从职称管理制度与运行的问题反思制度设计 | 第45-53页 |
(一) 职称管理制度设计理念 | 第45-47页 |
1、需要符合我国制度性质、制度与人的发展规律 | 第45页 |
2、需要具有信任理念 | 第45-46页 |
3、需要具有公平理念 | 第46页 |
4、需要具有持续性理念 | 第46-47页 |
5、需要具有危机应对理念 | 第47页 |
(二) 职称管理制度设计的价值导向 | 第47-49页 |
1、职称管理制度的根本目标 | 第48页 |
2、职称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 第48页 |
3、职称管理制度的重要条件 | 第48-49页 |
(三) 职称管理制度设计的细则 | 第49-53页 |
1、用“三个关系、三个原则和三个要素”来指导职称评定标准的设计 | 第49-50页 |
2、职务聘任设计细则 | 第50-51页 |
3、聘后管理制度设计细则 | 第51-53页 |
五、完善事业单位职称管理制度规定和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53-59页 |
(一) 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机制 | 第53-55页 |
1、完善资格评审条件,健全职业资格注册管理 | 第53页 |
2、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社会化 | 第53-54页 |
3、加大评审质量监督力度 | 第54-55页 |
(二) 完善职务聘任机制 | 第55-57页 |
1、加强用人单位的分类研究,实现职务结构比例的非绝对化 | 第55页 |
2、转变思想、加大宣传,营造职务聘任“人人平等”新氛围 | 第55-56页 |
3、构建科学的职务聘任机制 | 第56-57页 |
(三)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动态聘任 | 第57-59页 |
1、建立动态聘任管理机制 | 第57页 |
2、完善动态聘任管理模式 | 第57-58页 |
3、动态聘任管理配套措施的构建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一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