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研究不足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第20-31页 |
2.1 项目实施过程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0-25页 |
2.1.1 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必要性分析 | 第20-21页 |
2.1.2 项目实施过程的委托代理链条 | 第21-25页 |
2.2 项目实施过程的代理风险分析 | 第25-30页 |
2.2.1 委托代理风险形成机理及其治理 | 第25-27页 |
2.2.2 项目实施过程中代理风险的特殊性分析 | 第27-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的成效及问题 | 第31-41页 |
3.1 项目实施过程中代理风险的治理——监督机制设计 | 第31-33页 |
3.2 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的成效 | 第33-36页 |
3.2.1 监管主体日益涌现,监管地位得到确立 | 第33-34页 |
3.2.2 监管法律制度正在建立,监管依据得到完善 | 第34-35页 |
3.2.3 监管运行呈现多样化,监管效果逐步体现 | 第35-36页 |
3.3 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的问题分析 | 第36-40页 |
3.3.1 监管主体缺乏制衡,行政权威主导模式下监管合一 | 第36-37页 |
3.3.2 监管法律法规滞后,监管制度安排缺失 | 第37-39页 |
3.3.3 监管运行不畅,强制性监督为主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的实证研究 | 第41-58页 |
4.1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及代表性说明 | 第41-42页 |
4.2 B市政府购买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的经验分析 | 第42-55页 |
4.2.1 监督主体: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实现监管主体多元化 | 第43-46页 |
4.2.2 监督制度:实现监管程序与监管行为标准化 | 第46-52页 |
4.2.3 监管运行: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存 | 第52-55页 |
4.3 B市政府购买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的问题分析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构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实施过程监管机制 | 第58-71页 |
5.1 监管主体:确立契约人主体地位以实现利益制衡 | 第58-62页 |
5.1.1 监管主体构建的原则 | 第58-59页 |
5.1.2 监管主体构建的方案 | 第59-62页 |
5.2 监管制度:弥补契约漏洞以提供制度保障 | 第62-65页 |
5.2.1 搭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整体制度框架 | 第63-64页 |
5.2.2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过程监管的制度体系 | 第64-65页 |
5.3 监管运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提升信息对称性 | 第65-71页 |
5.3.1 激励机制 | 第65-67页 |
5.3.2 约束机制 | 第67-70页 |
5.3.3 激励与约束的平衡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