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30页 |
1.1 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 | 第10-13页 |
1.1.1 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来源 | 第10-12页 |
1.1.2 重金属对生物体的危害 | 第12-13页 |
1.2 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 | 第13-17页 |
1.2.1 物理处理法 | 第14-15页 |
1.2.2 化学沉淀 | 第15页 |
1.2.3 生物修复法 | 第15-17页 |
1.3 农药的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 | 第17-19页 |
1.3.1 农药污染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农药处理技术 | 第18-19页 |
1.4 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第19-26页 |
1.4.1 植物修复的研究背景 | 第19-22页 |
1.4.2 植物富集重金属的机理 | 第22-23页 |
1.4.3 用于水体修复的植物简介 | 第23-25页 |
1.4.4 植物修复技术的缺点和发展前景 | 第25-26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30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6页 |
1.5.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1.5.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5.4 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0-32页 |
2.1.1 实验植物 | 第30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0-32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2-38页 |
2.2.1 水样配制 | 第32-35页 |
2.2.2 水样中重金属的测定 | 第35页 |
2.2.3 植物样品中重金属的测定 | 第35-36页 |
2.2.4 氮磷的测定方法 | 第36页 |
2.2.5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36-38页 |
3 凤眼莲对重金属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8-60页 |
3.1 凤眼莲对不同重金属污染的去除研究 | 第38-44页 |
3.1.1 单金属污染 | 第38-40页 |
3.1.2 多金属复合污染 | 第40-44页 |
3.2 凤眼莲对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去除研究 | 第44-46页 |
3.2.1 农药与单金属复合污染 | 第44-45页 |
3.2.2 农药与多金属复合污染 | 第45-46页 |
3.3 重金属在植物内部的储存与迁移研究 | 第46-51页 |
3.3.1 重金属在植物内的储存 | 第46-49页 |
3.3.2 重金属在植物内的迁移 | 第49-51页 |
3.4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去除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51-57页 |
3.4.1 重金属浓度 | 第51-52页 |
3.4.2 污染负荷 | 第52-55页 |
3.4.3 营养盐浓度 | 第55-56页 |
3.4.4 温度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4 污染条件对凤眼莲生理及水体营养盐浓度影响研究 | 第60-80页 |
4.1 水体中氮元素含量变化 | 第60-67页 |
4.1.1 氨氮(NH_4+~-N) | 第60-62页 |
4.1.2 硝酸盐氮(NO_3~--N) | 第62-64页 |
4.1.3 总氮(TN) | 第64-66页 |
4.1.4 亚硝酸盐氮(NO_2~--N) | 第66-67页 |
4.2 水体中磷元素含量变化 | 第67-70页 |
4.2.1 磷酸盐(PO_4~-) | 第67-68页 |
4.2.2 总磷(TP) | 第68-70页 |
4.3 凤眼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 第70-77页 |
4.3.1 叶绿体色素 | 第70-72页 |
4.3.2 可溶性糖 | 第72-73页 |
4.3.3 丙二醛 | 第73-75页 |
4.3.4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第75-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5 结论和建议 | 第80-82页 |
5.1 结论 | 第80页 |
5.2 建议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附录 | 第9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