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的反抗者--赛义德及其作品的文化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10-16页 |
| 第1章 政治特性 | 第16-28页 |
| 1.1 强权政治坚定的反抗者 | 第17-23页 |
| 1.1.1 强权政治下的东方 | 第17-18页 |
| 1.1.2 强权政治下的文化与帝国主义 | 第18-19页 |
| 1.1.3 强权政治下的媒体与权力 | 第19-21页 |
| 1.1.4 赛义德的政治生涯 | 第21-23页 |
| 1.2 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左翼批评家 | 第23-28页 |
| 1.2.1 西方马克思主义 | 第23-25页 |
| 1.2.2 赛义德作品中的文化帝国主义 | 第25-28页 |
| 第2章 社会特性 | 第28-42页 |
| 2.1 世俗知识分子 | 第28-33页 |
| 2.1.1 世俗知识分子 | 第28-30页 |
| 2.1.2 赛义德作品中的世俗知识分子 | 第30-33页 |
| 2.2 流亡的世界 | 第33-37页 |
| 2.2.1 流亡的话语场 | 第33-35页 |
| 2.2.2 流亡者的命运 | 第35页 |
| 2.2.3 流亡者理论的传播 | 第35-37页 |
| 2.3 作品中的女性 | 第37-42页 |
| 2.3.1 “没有一间房”的女性 | 第37-38页 |
| 2.3.2 作品中女性缺失的缘由 | 第38-40页 |
| 2.3.3 东方主义下的女性 | 第40-42页 |
| 第3章 地域特性 | 第42-52页 |
| 3.1 巴勒斯坦的代言人 | 第44-47页 |
| 3.1.1 巴以问题的现状 | 第44-45页 |
| 3.1.2 美国与以色列遮蔽之下的巴勒斯坦 | 第45-46页 |
| 3.1.3 巴勒斯坦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46-47页 |
| 3.2 被歪曲的伊斯兰教 | 第47-52页 |
| 3.2.1 与基督教有宗教文化差异的伊斯兰教 | 第47-49页 |
| 3.2.2 扭曲伊斯兰教的美国媒体 | 第49-50页 |
| 3.2.3 扭曲伊斯兰教的知识分子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