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网络直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背景 | 第11-12页 |
1.2 危重孕产妇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危重孕产妇理论 | 第16-17页 |
2.1.1 孕产妇死亡率 | 第16页 |
2.1.2 危重孕产妇 | 第16页 |
2.1.3 危重孕产妇监测对象 | 第16-17页 |
2.2 三层架构 | 第17-18页 |
2.3 数据库理论 | 第18页 |
2.4 B/S模式 | 第18-19页 |
2.5 MYSQL | 第19页 |
2.6 PHP | 第19-2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1-35页 |
3.1 系统功能需求 | 第21-32页 |
3.1.1 用户登陆 | 第21-23页 |
3.1.2 系统管理 | 第23页 |
3.1.3 数据导入导出 | 第23-25页 |
3.1.4 系统表卡设置和逻辑关系 | 第25-32页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2-34页 |
3.2.1 系统开发软件组合 | 第32-33页 |
3.2.2 系统安全保护 | 第33页 |
3.2.3 系统构架 | 第33页 |
3.2.4 逻辑验证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软件系统设计 | 第35-44页 |
4.1 系统拓扑结构与计算模式设计 | 第35-36页 |
4.1.1 拓扑结构 | 第35-36页 |
4.1.2 计算模式设计 | 第36页 |
4.2 软件设计 | 第36-37页 |
4.3 数据库设计 | 第37-41页 |
4.3.1 个案表和机构调查表设计 | 第38页 |
4.3.2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第38-41页 |
4.4 系统详细设计 | 第41-43页 |
4.4.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41-42页 |
4.4.2 数据上报流程设计 | 第42-43页 |
4.4.3 系统医疗机构设置 | 第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第44-80页 |
5.1 用户验证识别功能模块 | 第44-45页 |
5.1.1 登录用户名 | 第45页 |
5.1.2 登录密码 | 第45页 |
5.1.3 登录验证码 | 第45页 |
5.2 系统功能模块 | 第45-70页 |
5.2.1 公告信息 | 第45页 |
5.2.2 系统管理 | 第45页 |
5.2.3 孕产妇个案管理 | 第45-53页 |
5.2.4 医疗机构调查表管理 | 第53-55页 |
5.2.5 审核 | 第55-68页 |
5.2.6 帮助 | 第68-70页 |
5.3 系统评价 | 第70-71页 |
5.3.1 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患病率 | 第70页 |
5.3.2 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病死率 | 第70页 |
5.3.3 危重孕产妇发生率 | 第70页 |
5.3.4 孕产妇死亡率 | 第70页 |
5.3.5 产科质量指标 | 第70页 |
5.3.6 孕产妇死亡指数 | 第70页 |
5.3.7 孕产妇严重结局发生率 | 第70-71页 |
5.4 系统测试 | 第71-79页 |
5.4.1 测试环境 | 第71页 |
5.4.2 性能测试 | 第71-74页 |
5.4.3 测试实例及结果 | 第74-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3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80-81页 |
6.1.1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80-81页 |
6.1.2 本系统的特点 | 第81页 |
6.2 下一步展望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