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低冲击大承载压紧释放装置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国外形状记忆合金压紧释放装置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2 国内形状记忆合金压紧释放装置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形状记忆合金理论研究及驱动器设计 | 第15-29页 |
| 2.1 引言 | 第15页 |
| 2.2 形状记忆合金的材料特性介绍 | 第15-17页 |
| 2.2.1 形状记忆效应 | 第15-16页 |
| 2.2.2 形状记忆合金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 2.3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基本组成 | 第17-18页 |
| 2.4 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及应用分析 | 第18-25页 |
| 2.4.1 本构模型 | 第18-21页 |
| 2.4.2 自由回复 | 第21页 |
| 2.4.3 恒温拉伸 | 第21-23页 |
| 2.4.4 约束回复 | 第23-25页 |
| 2.5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温度响应分析 | 第25-28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形状记忆合金压紧释放装置设计与分析 | 第29-44页 |
| 3.1 引言 | 第29页 |
| 3.2 压紧释放装置方案分析及总体设计 | 第29-31页 |
| 3.3 锁紧组件运动学分析 | 第31-34页 |
| 3.4 锁紧组件的接触分析 | 第34-39页 |
| 3.4.1 接触分析基础理论 | 第34-36页 |
| 3.4.2 锁紧组件的接触计算及分析 | 第36-39页 |
| 3.5 压紧释放装置的动力学分析 | 第39-42页 |
| 3.5.1 仿真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 3.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 3.6 压紧释放装置部件的强度分析 | 第42-43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形状记忆合金压紧释放装置实验研究 | 第44-59页 |
| 4.1 引言 | 第44页 |
| 4.2 形状记忆合金的性能测试 | 第44-51页 |
| 4.2.1 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温度测试 | 第44-46页 |
| 4.2.2 形状记忆合金带载能力测试 | 第46-49页 |
| 4.2.3 形状记忆合金弹性模量测试 | 第49-50页 |
| 4.2.4 形状记忆合金电阻率测试 | 第50-51页 |
| 4.3 压紧释放装置关键参数测试 | 第51-55页 |
| 4.3.1 关键表面滚动摩擦系数测定 | 第51-53页 |
| 4.3.2 预紧力标定与控制试验 | 第53-55页 |
| 4.4 压紧释放装置功能试验 | 第55-57页 |
| 4.4.1 旋臂释放阻力测试 | 第55-56页 |
| 4.4.2 压紧释放功能测试 | 第56-5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