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超高强度钢概述 | 第10-12页 |
1.3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合金元素在超高强度钢中的作用 | 第15-18页 |
1.5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强韧化理论 | 第18-24页 |
1.5.1 强化理论 | 第18-22页 |
1.5.2 韧化理论 | 第22-24页 |
1.6 钢中过冷奥氏体常见相变 | 第24-27页 |
1.6.1 马氏体转变 | 第24-25页 |
1.6.2 珠光体转变 | 第25-26页 |
1.6.3 贝氏体转变 | 第26-27页 |
1.7 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 第27-28页 |
1.7.1 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 第27页 |
1.7.2 CCT曲线的测定 | 第27-28页 |
1.7.3 合金元素对CCT曲线的影响 | 第28页 |
1.8 Thermo-Calc软件在钢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1.9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32-3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2-38页 |
2.2.1 热处理试验 | 第32-33页 |
2.2.2 力学性能试验 | 第33-34页 |
2.2.3 显微组织观察 | 第34页 |
2.2.4 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的测定 | 第34页 |
2.2.5 CCT曲线及相变点测定 | 第34-35页 |
2.2.6 脱碳试验 | 第35-36页 |
2.2.7 理论计算 | 第36-38页 |
第三章 D506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 | 第38-48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D506钢CCT试验奥氏体化温度的拟定 | 第38-39页 |
3.3 D506钢相变临界温度的测定 | 第39-44页 |
3.3.1 升温过程中A_(c1)和A_(c3)的测定 | 第39页 |
3.3.2 较快速冷却过程中M_s和M_f的测定 | 第39-42页 |
3.3.3 极慢速冷却过程中B_s和B_f的测定 | 第42-44页 |
3.4 冷却速度对D506钢硬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 D506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 第45-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热处理对D506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 第48-64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淬火温度对D506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8-53页 |
4.2.1 淬火温度对D506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2 淬火温度对D506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0-52页 |
4.2.3 淬火温度对D506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4.3 回火温度对D506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3-63页 |
4.3.1 回火温度对D506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2 回火温度对D506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5-58页 |
4.3.3 D506钢回火组织演变规律 | 第58-61页 |
4.3.4 D506钢回火各阶段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变化分析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D506钢和D406A钢组织和性能对比研究 | 第64-74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D506钢和D406A钢的化学成分 | 第64页 |
5.3 D506钢和D406A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 | 第64-68页 |
5.3.1 力学性能 | 第64-65页 |
5.3.2 显微组织 | 第65-68页 |
5.4 D506钢和D406A钢的CCT曲线对比研究 | 第68-70页 |
5.4.1 D506钢和D406A钢的CCT曲线 | 第68-69页 |
5.4.2 合金元素对CCT曲线的影响分析 | 第69-70页 |
5.5 D506钢和D406A钢的脱碳行为对比研究 | 第70-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