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1页 |
1.1 连翘苷元概述 | 第13-14页 |
1.2 自微乳给药系统概述 | 第14-19页 |
1.2.1 自微乳剂型的优点 | 第14-16页 |
1.2.2 液体自微乳固化方法 | 第16-18页 |
1.2.3 固体自微制剂的表征 | 第18-19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连翘苷元自微乳制剂处方前研究 | 第21-31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2.1.1 仪器 | 第21页 |
2.1.2 试药与试剂 | 第21-22页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22-29页 |
2.2.1 熔点测定 | 第22页 |
2.2.2 溶解度测定 | 第22-23页 |
2.2.3 平衡溶解度测定 | 第23-24页 |
2.2.4 粉体学性质考察 | 第24-25页 |
2.2.5 油水分配系数 | 第25-26页 |
2.2.6 连翘苷元在不同辅料中的平衡溶解度 | 第26-29页 |
2.3 讨论与结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1-51页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3.1.1 仪器 | 第31页 |
3.1.2 试药与试剂 | 第31-32页 |
3.2 方法与结果 | 第32-48页 |
3.2.1 固体自微乳胶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2-37页 |
3.2.2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7-42页 |
3.2.3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确立 | 第42-48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48-51页 |
第四章 连翘苷元液体自微乳处方与工艺研究及质量评价 | 第51-67页 |
4.1 仪器与试药 | 第51-52页 |
4.1.1 仪器 | 第51页 |
4.1.2 试药与试剂 | 第51-52页 |
4.2 方法与结果 | 第52-66页 |
4.2.1 油相的选择 | 第52-53页 |
4.2.2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53-54页 |
4.2.3 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54页 |
4.2.4 伪三元相图的绘制 | 第54-55页 |
4.2.5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 | 第55-59页 |
4.2.6 连翘苷元液体自微乳的制备方法考察 | 第59页 |
4.2.7 载药液体自微乳的质量评价 | 第59-66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66-67页 |
第五章 连翘苷元固体自微乳的制备与初步质量评价 | 第67-81页 |
5.1 仪器与试剂 | 第67-68页 |
5.1.1 仪器 | 第67-68页 |
5.1.2 试药与试剂 | 第68页 |
5.2 方法与结果 | 第68-79页 |
5.2.1 固体吸附剂的筛选 | 第68-69页 |
5.2.2 固体吸附剂的比例考察 | 第69-71页 |
5.2.3 连翘苷元固体自微乳制备工艺考察 | 第71-72页 |
5.2.4 固体自微乳的制备 | 第72页 |
5.2.5 溶出度考察 | 第72-73页 |
5.2.6 初步质量评价 | 第73-79页 |
5.3 讨论与结论 | 第79-81页 |
第六章 连翘苷元固体自微乳胶囊的质量评价及稳定性考察 | 第81-89页 |
6.1 仪器与试剂 | 第81-82页 |
6.1.1 仪器 | 第81页 |
6.1.2 试药与试剂 | 第81-82页 |
6.2 方法与结果 | 第82-87页 |
6.2.1 溶出度测定 | 第82页 |
6.2.2 含量测定 | 第82-83页 |
6.2.3 初步稳定性考察 | 第83-87页 |
6.3 讨论与结论 | 第87-89页 |
全文总结 | 第89-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