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2 二芳烯分子的研究概况 | 第15-21页 |
1.2.1 二芳烯分子的合成 | 第15-19页 |
1.2.2 二芳烯分子的性质 | 第19-21页 |
1.3 二芳烯分子多功能的应用 | 第21-27页 |
1.3.1 光信息存储 | 第21-22页 |
1.3.2 分子开关 | 第22-23页 |
1.3.3 化学传感器 | 第23-27页 |
1.4 荧光团罗丹明B以及连接基团简介 | 第27-30页 |
1.4.1 荧光团罗丹明B | 第27-28页 |
1.4.2 连接基团简介 | 第28-30页 |
1.5 课题的提出、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2章 基于萘酰亚胺连接体的多功能二芳烯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32-42页 |
2.1 合成路线 | 第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32-33页 |
2.2.2 物质的合成步骤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2.3.1 化合物DTE-1 的光致变色性质 | 第34-36页 |
2.3.2 化合物DTE-1 的酸致变色性质 | 第36页 |
2.3.3 双重调控紫外荧光分子开关性 | 第36-38页 |
2.3.4 离子的不同响应性 | 第38-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基于三氮唑连接体的多功能二芳烯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42-57页 |
3.1 合成路线 | 第42-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43页 |
3.2.2 物质的合成步骤 | 第43-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6页 |
3.3.1 化合物DTE-2~3 的光致变色性质 | 第46-47页 |
3.3.2 两种化合物的酸效应 | 第47-48页 |
3.3.3 双重调控荧光分子开关性 | 第48-50页 |
3.3.4 离子的不同响应性 | 第50-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基于希夫碱连接体的多功能二芳烯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57-65页 |
4.1 合成路线 | 第57-5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58页 |
4.2.2 化合物 DTE-4 和 DTE-5 的合成步骤 | 第58-6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4.3.1 化合物DTE-4~5 的光致变色性质 | 第60-61页 |
4.3.2 化合物DTE-4~5 的离子响应性 | 第61-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基于酯基连接体的多功能二芳烯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65-75页 |
5.1 合成路线 | 第65-6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6-69页 |
5.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66-67页 |
5.2.2 物质的合成步骤 | 第67-6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4页 |
5.3.1 化合物DTE-6~8 的光致变色性质 | 第69-73页 |
5.3.2 化合物DTE-6~8 的酸碱效应 | 第73-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附录 二芳基乙烯分子的UV-Vis光谱 | 第84-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