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地区采水型地裂缝发育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 致谢 | 第3-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变量注释表 | 第18-19页 |
| 1 绪论 | 第19-2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 2 地裂缝研究区概况 | 第27-34页 |
| 2.1 苏锡常区地质概况 | 第27-30页 |
| 2.2 研究区地裂缝灾害概况 | 第30-34页 |
| 3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地裂缝模型试验 | 第34-50页 |
| 3.1 传感器工作原理 | 第34-37页 |
| 3.2 物理模型系统 | 第37-39页 |
| 3.3 模型铺设过程 | 第39-47页 |
| 3.4 模型铺设结果 | 第47-4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4 采水沉降地裂缝发育演化规律探究 | 第50-69页 |
| 4.1 抽水条件下地面沉降规律 | 第50-54页 |
| 4.2 潜山对差异性沉降的影响 | 第54-58页 |
| 4.3 差异性沉降裂缝发育过程监测 | 第58-60页 |
| 4.4 试验地裂缝发育规律 | 第60-6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5 基于概率积分法的采水沉降裂缝发育规律研究 | 第69-81页 |
| 5.1 概率积分法基本原理 | 第69-72页 |
| 5.2 基岩起伏条件地表差异性沉降模型 | 第72-76页 |
| 5.3 差异性沉降模型理论分析 | 第76-78页 |
| 5.4 地裂缝发育危险性分区 | 第78-7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6 表土失水干缩裂缝演化研究 | 第81-98页 |
| 6.1 试验准备 | 第81-82页 |
| 6.2 干缩裂缝演化规律 | 第82-87页 |
| 6.3 干缩裂缝演化的断裂力学解释 | 第87-96页 |
| 6.4 结论 | 第96-98页 |
| 7 结论及展望 | 第98-100页 |
| 7.1 结论 | 第98页 |
| 7.2 展望 | 第98-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 附录 1 | 第106-109页 |
| 附录 2 | 第109-112页 |
| 作者简历 | 第112-11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