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2.1 贫困形成理论 | 第11-12页 |
1.2.2 反贫困理论与实践 | 第12-13页 |
1.2.3 我国的扶贫历程及累积问题 | 第13-16页 |
1.2.4 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及内涵 | 第16-17页 |
1.2.5 农村投融资活动 | 第17-19页 |
1.2.6 农村投融资活动与农村减贫的关系 | 第19-20页 |
1.2.7 我国农村投融资活动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3.2 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国内外农村投融资活动扶贫经验 | 第23-31页 |
2.1 国外农村投融资活动扶贫经验 | 第23-26页 |
2.1.1 发达国家农村投融资活动扶贫经验 | 第23-24页 |
2.1.2 亚洲贫困国家农村投融资活动扶贫经验 | 第24-25页 |
2.1.3“金砖”国家农村投融资活动扶贫经验 | 第25-26页 |
2.2 国内农村投融资活动精准扶贫经验 | 第26-27页 |
2.2.1 保定市阜平县农村投融资活动精准扶贫经验 | 第26-27页 |
2.2.2 民和县甲子山村农村投融资活动精准扶贫经验 | 第27页 |
2.3 借鉴与启示 | 第27-31页 |
2.3.1 加快农村地区产业建设 | 第28页 |
2.3.2 重视农村金融覆盖率与组织架构建设 | 第28页 |
2.3.3 改进农民融资贷款发放模式 | 第28-29页 |
2.3.4 推进农业保险的建设 | 第29页 |
2.3.5 加强农村投融资活动诚信系统的建设 | 第29-30页 |
2.3.6 提高农村群众参与农村投融资活动的意识及知识水平 | 第30-31页 |
第3章 S县农村投融资活动精准扶贫实践 | 第31-35页 |
3.1 S县精准扶贫基本情况介绍 | 第31-32页 |
3.2 S县农村投融资活动精准扶贫相关情况 | 第32-33页 |
3.3 对S县农村投融资活动精准扶贫现状的分析 | 第33-35页 |
第4章 S县农村投融资活动精准扶贫实践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4.1 S县投融资服务在农村产业建设中的弱点 | 第35页 |
4.2 S县农村金融建设的缺陷 | 第35-39页 |
4.2.1 S县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覆盖率偏低 | 第35-36页 |
4.2.2 S县农业保险和农业证券建设落后 | 第36-37页 |
4.2.3 S县未形成诚信系统覆盖 | 第37页 |
4.2.4 S县商业性金融建设需要加强 | 第37-38页 |
4.2.5 S县的农村信贷发展可能出现偏差 | 第38-39页 |
4.3 当地农户意识与知识的落后 | 第39-40页 |
第5章 S县农村投融资活动精准扶贫实践的建议 | 第40-46页 |
5.1 提高投融资服务在S县产业建设中的服务效率 | 第40-41页 |
5.1.1 对S县的农业产业项目进行投融资可行性分析 | 第40页 |
5.1.2 对符合S县实际情况和先进模式的产业给予投融资服务支持 | 第40页 |
5.1.3 做好对S县农业产业项目的监督 | 第40-41页 |
5.2 加强S县农村金融的建设 | 第41-45页 |
5.2.1 推进S县金融服务机构的全面覆盖 | 第41页 |
5.2.2 加快对农村金融服务专业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 第41页 |
5.2.3 弥补S县农业保险及农业证券建设的空白 | 第41-42页 |
5.2.4 改善S县现有的信贷质量 | 第42-44页 |
5.2.5 加快全县范围内完整的诚信系统的建立 | 第44-45页 |
5.3 加强针对农户的农村投融资活动宣传教育工作 | 第45-46页 |
5.3.1 对农户进行投融资知识的上门宣传 | 第45页 |
5.3.2 组建村民小组定期学习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