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黄芩中水杨酸与黄芩苷黄芩素含量的关系

缩略语索引第5-6页
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7页
    1.1 植物次生代谢第13-17页
        1.1.1 概念第13-14页
        1.1.2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功能第14页
        1.1.3 植物次生代谢的调控策略第14-17页
    1.2 中草药药效成分与次生代谢产物第17-18页
    1.3 SA在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中的作用第18-22页
        1.3.1 植物中SA的PAL和ICS合成途径第18-19页
        1.3.2 SA对植物次生代谢的调控作用第19-22页
    1.4 黄芩的相关研究进展第22-26页
        1.4.1 黄芩高产、优质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培育第23页
        1.4.2 黄芩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第23-24页
        1.4.3 黄芩药效成分含量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第24页
        1.4.4 黄芩次生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第24-26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试剂材料及方法第27-37页
    2.1 主要仪器第27页
    2.2 试剂与材料第27-37页
        2.2.1 主要试剂第27页
        2.2.2 材料第27页
        2.2.3 方法第27-37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7-79页
    3.1 ICS cDNA序列克隆、VIGS载体构建及基因沉默植株的获得第37-44页
        3.1.1 黄芩ICS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第37-39页
        3.1.2 hqICS序列比对结果第39页
        3.1.3 基因沉默载体pTRV2-spal和pTRV2-sics的构建第39-43页
        3.1.4 基因沉默植株的获得第43页
        3.1.5 小结第43-44页
    3.2 黄芩苷和黄芩素HPLC检测方法参数考查第44-47页
        3.2.1 黄芩苷和黄芩素的线性检测范围及最低检测浓度第44页
        3.2.2 精密度试验第44-45页
        3.2.3 稳定性试验第45-46页
        3.2.4 重复性试验第46页
        3.2.5 小结第46-47页
    3.3 PAL和ICS基因沉默对黄芩SA,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的影响第47-53页
        3.3.1 PAL基因沉默第47-49页
        3.3.2 ICS基因沉默第49-52页
        3.3.3 小结第52-53页
    3.4 外源SA对黄芩SA,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的影响第53-64页
        3.4.1 10mg/L SA处理第53-57页
        3.4.2 20mg/L SA处理第57-60页
        3.4.3 40mg/L SA处理第60-64页
        3.4.4 小结第64页
    3.5 胁迫处理对黄芩SA,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的影响第64-76页
        3.5.1 干旱胁迫处理第64-68页
        3.5.2 盐胁迫处理第68-72页
        3.5.3 高温胁迫第72-75页
        3.5.4 小结第75-76页
    3.6 SA与PAL、ICS酶活性,及SA与黄芩苷、黄芩素间的相关性第76-79页
        3.6.1 基因沉默处理后的相关性第76-77页
        3.6.2 外源SA处理后的相关性第77页
        3.6.3 胁迫处理后的相关性第77-79页
第四章 讨论第79-86页
    4.1 黄芩PAL和ICS途径对SA合成的调控第79-81页
    4.2 SA对次生代谢产物的调控第81-84页
    4.3 PAL、ICS与SA,及SA与黄芩苷、黄芩素间的简单关系模型第84-8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8页
附录A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仪器与设备第98-99页
附录B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试剂第99-101页
附录C 黄芩ICS基因cDNA序列调取过程中测序谱图第101-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穿戴式系统心电信号压缩感知与心律失常分类研究
下一篇:反式脂肪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影响及其诱导凋亡通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