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5-21页 |
1.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3.研究方法 | 第20页 |
4.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综述与现实背景 | 第21-27页 |
1.1 相关概念综述 | 第21-22页 |
1.1.1 医养结合 | 第21页 |
1.1.2 现代养老服务 | 第21-22页 |
1.2 理论综述 | 第22-24页 |
1.2.1 人权理论 | 第22-23页 |
1.2.2 福利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1.2.3 多元主体参与理论 | 第24页 |
1.3 我国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现实背景 | 第24-27页 |
1.3.1 “421”模式下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 第24-25页 |
1.3.2 部分医疗和养老资源存在闲置现象 | 第25-26页 |
1.3.3 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现实需求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我国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分析 | 第27-33页 |
2.1 我国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势条件 | 第27-30页 |
2.1.1 国家与地方政策有力支持 | 第27-28页 |
2.1.2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为医养结合提供契机 | 第28-29页 |
2.1.3 优化医疗养老资源配置 | 第29-30页 |
2.2 我国医养结合模式概况 | 第30-33页 |
2.2.1 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 第30页 |
2.2.2 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养老服务功能或者转型为康复医院 | 第30-31页 |
2.2.3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协议合作机制 | 第31-32页 |
2.2.4 医疗服务与社区和居家养老的结合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我国医养结合模式案例综述 | 第33-37页 |
3.1 恭和苑与汇晨养老公寓设立医务室 | 第33-34页 |
3.2 北京市协和医院开设老年示范房 | 第34-35页 |
3.3 北京金泰颐寿轩敬老院与医院建立合作机制 | 第35页 |
3.4 朝阳探索社区居家养老与医疗服务的结合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现实困境 | 第37-41页 |
4.1 医疗与养老职能部门结合存在困难 | 第37-39页 |
4.1.1 医疗与养老机构管理体系分立 | 第37页 |
4.1.2 养老行业相关管理机制缺失 | 第37-38页 |
4.1.3 护理服务费用难以纳入医疗保险管理 | 第38-39页 |
4.2 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自身条件不足 | 第39-41页 |
4.2.1 养老机构筹资困难 | 第39页 |
4.2.2 专业医护人员短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对我国医养结合模式路径优化的建议 | 第41-48页 |
5.1 加强部门的协调管理,明确主要责任部门 | 第41-42页 |
5.1.1 建立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 | 第41页 |
5.1.2 设立第一责任部门 | 第41-42页 |
5.2 完善养老行业的医养结合机制 | 第42-43页 |
5.2.1 完善医养结合顶层设计 | 第42页 |
5.2.2 建立老年人健康评估制度 | 第42-43页 |
5.3 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投资与提供服务 | 第43-44页 |
5.3.1 将社会资本引入养老行业 | 第43页 |
5.3.2 多元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 | 第43-44页 |
5.4 保障护理专业化人才的供应 | 第44-45页 |
5.4.1 人才队伍培养 | 第44-45页 |
5.4.2 人力资源管理 | 第45页 |
5.5 完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与家庭医生制度 | 第45-48页 |
5.5.1 完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 | 第45-46页 |
5.5.2 创新运用全科医生进家庭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