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4页 |
1.3.1 国内西柏坡红色文化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外西柏坡红色文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说明 | 第15-16页 |
第2章 西柏坡红色文化概述 | 第16-23页 |
2.1 概念界定及内容分类 | 第16-18页 |
2.1.1 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历史呈现 | 第16页 |
2.1.2 西柏坡红色文化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3 西柏坡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2.2 传播西柏坡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 | 第18-21页 |
2.2.1 政治意义 | 第19页 |
2.2.2 经济意义 | 第19-20页 |
2.2.3 文化意义 | 第20-21页 |
2.3 西柏坡红色文化的传统传播途径 | 第21-23页 |
2.3.1 传统媒体传播矩阵 | 第21页 |
2.3.2 西柏坡革命纪念馆 | 第21-22页 |
2.3.3 门户网站——西柏坡网 | 第22-23页 |
第3章 西柏坡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现状 | 第23-36页 |
3.1 传播者:官方账号活跃,个人账号沉默 | 第23-26页 |
3.1.1 传播者身份:官方机构与个人用户共存 | 第24-25页 |
3.1.2 传播者态度:更新频率差距大、共享互动少 | 第25-26页 |
3.2 传播内容:革命史料与衍生活动并重 | 第26-29页 |
3.3 传播方式:网络媒介形式丰富、信息媒介形式单一 | 第29-31页 |
3.3.1 网络媒介形式丰富 | 第29-30页 |
3.3.2 信息媒介形式单一 | 第30-31页 |
3.4 传播效果:总体规模不足 | 第31-34页 |
3.5 西柏坡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研究总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西柏坡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偏差与问题 | 第36-39页 |
4.1 传播意识的偏差与不足 | 第36-37页 |
4.1.1 主动传播意识不足 | 第36页 |
4.1.2 保护开发意识错位 | 第36-37页 |
4.2 传播内容亟待丰富多元 | 第37-38页 |
4.2.1 同质化倾向 | 第37页 |
4.2.2 浅薄化倾向 | 第37-38页 |
4.3 传播技术的滞后 | 第38-39页 |
第5章 西柏坡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创新策略 | 第39-46页 |
5.1 传播意识创新 | 第39-41页 |
5.1.1 加强传播意识,学习文化“营销” | 第39-40页 |
5.1.2 加强原创意识,打造文化精品 | 第40-41页 |
5.2 传播内容创新 | 第41-42页 |
5.2.1 让西柏坡精神回归传播中心 | 第41页 |
5.2.2 让社会再创作成为传播热点 | 第41-42页 |
5.3 传播技术创新 | 第42-46页 |
5.3.1 打造影响青少年的动漫作品 | 第42-43页 |
5.3.2 通过网络游戏输出文化 | 第43页 |
5.3.3 虚拟现实网上展馆增强体验 | 第43-44页 |
5.3.4 移动端H5打造营销爆点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