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移民与政治:密云水库研究(1958-1965)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绪论 | 第9-16页 |
| 第1章 水库建设背景 | 第16-26页 |
| 1.1 自然环境 | 第16-21页 |
| 1.1.1 水灾:洪水肆虐 | 第17-19页 |
| 1.1.2 水荒:水资源短缺 | 第19-21页 |
| 1.2 社会背景 | 第21-25页 |
| 1.2.1 水利“大跃进” | 第21-22页 |
| 1.2.2 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22-25页 |
| 1.3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2章 水库建设概况 | 第26-36页 |
| 2.1 定音:水库修建的决策 | 第26-29页 |
| 2.1.1 规划及工程设计 | 第26-28页 |
| 2.1.2 组织机构的建立 | 第28-29页 |
| 2.2 动工:密云水库的建设 | 第29-34页 |
| 2.2.1 土坝工程 | 第30-32页 |
| 2.2.2 隧洞及电站工程 | 第32-33页 |
| 2.2.3 溢洪道与调节池工程 | 第33-34页 |
| 2.3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水库建设管理 | 第36-58页 |
| 3.1 水库民工管理 | 第36-41页 |
| 3.1.1 民工来源及动员 | 第36-38页 |
| 3.1.2 民工的组织管理 | 第38-39页 |
| 3.1.3 民工的生活管理 | 第39-41页 |
| 3.2 水库建设中的提效机制 | 第41-52页 |
| 3.2.1 工具改革和技术革命运动 | 第42-43页 |
| 3.2.2 树典型:榜样的带动 | 第43-45页 |
| 3.2.3 比拼:劳动竞赛运动 | 第45-47页 |
| 3.2.4“六好”运动 | 第47-50页 |
| 3.2.5 领导关怀与家乡慰问 | 第50-52页 |
| 3.3 整风与思想教育 | 第52-56页 |
| 3.3.1 干部问题 | 第52-54页 |
| 3.3.2 民工问题 | 第54-56页 |
| 3.4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4章 水库建设与移民 | 第58-78页 |
| 4.1 水库移民的开展 | 第58-62页 |
| 4.1.1 思想动员 | 第58-60页 |
| 4.1.2 移民安置 | 第60-62页 |
| 4.2 水库移民安置问题 | 第62-70页 |
| 4.2.1 移民建房迟缓 | 第62-63页 |
| 4.2.2 退赔不及时 | 第63-64页 |
| 4.2.3 生产生活水平低下 | 第64-69页 |
| 4.2.4 干群思想问题 | 第69-70页 |
| 4.3 移民安置问题的解决 | 第70-77页 |
| 4.3.1 加紧房屋建设 | 第70-72页 |
| 4.3.2 进一步落实退赔工作 | 第72-74页 |
| 4.3.3 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 第74-75页 |
| 4.3.4 解决思想问题 | 第75-77页 |
| 4.4 小结 | 第77-78页 |
| 第5章 水库建设的成效 | 第78-83页 |
| 5.1 防洪减灾效益 | 第78-79页 |
| 5.2“大水缸”:蓄水效益 | 第79-81页 |
| 5.3 其他效益 | 第81-82页 |
| 5.4 小结 | 第82-83页 |
| 结语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附录 | 第89-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