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氏遗书》源流及对后世医家影响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英文缩略写词 | 第7-8页 |
前言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褚氏遗书》古今文献研究进展 | 第9页 |
2 多基元文化对褚澄哲学思想的影响 | 第9-11页 |
3《褚氏遗书》作者研究 | 第11页 |
4《褚氏遗书》学术思想研究 | 第11-12页 |
5 展望 | 第12-13页 |
1 褚澄生平 | 第13页 |
2 著作问世 | 第13-14页 |
3 作者及版本 | 第14-17页 |
3.1《褚氏遗书》作者 | 第14-16页 |
3.2《褚氏遗书》版本 | 第16-17页 |
4 时代背景 | 第17-18页 |
5 学术渊源 | 第18-19页 |
5.1 以《黄帝内经》为主 | 第18-19页 |
5.2《伤寒论》为辅 | 第19页 |
6 学术思想 | 第19-24页 |
6.1 辨病以精血为主 | 第20-21页 |
6.2 对生育观的认识 | 第21-22页 |
6.3 中医体质观及养生观 | 第22页 |
6.4 中医妇科观 | 第22页 |
6.5 对脉学知识认识 | 第22-23页 |
6.6 对津液理念的认识 | 第23页 |
6.7 对血证的独特见解 | 第23-24页 |
7《褚氏遗书》 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 第24-33页 |
7.1 宋朝时期 | 第24-26页 |
7.2 金元时期 | 第26-27页 |
7.3 明清时期 | 第27-30页 |
7.4 清朝时期 | 第30-31页 |
7.5 对当代医家的影响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