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基本材料与主要方法 | 第12-20页 |
1 基本材料 | 第12-13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2页 |
1.2 主要药物 | 第12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12-13页 |
1.4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 第13页 |
2 主要方法 | 第13-20页 |
2.1 动物分组 | 第13-14页 |
2.2 AS兔模型的制备 | 第14页 |
2.3 施灸方法 | 第14页 |
2.4 穴位选择与定位 | 第14-15页 |
2.5 实验步骤 | 第15页 |
2.6 标本收集与处理 | 第15-16页 |
2.7 指标测定 | 第16-19页 |
2.8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2.9 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0-26页 |
1 各组兔一般情况 | 第20页 |
2 各组兔主动脉显微镜(400 倍镜)下的观察 | 第20-21页 |
3 各组兔肝脏组织病理形态结构的比较 | 第21-23页 |
4 血脂的变化情况 | 第23-24页 |
5 各组兔肝组织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 | 第24页 |
6 各组兔肝脏LXRα蛋白表达的比较 | 第24-25页 |
7 各组兔肝脏LXRα 蛋白、mRNA表达的比较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6-34页 |
1 中西医对AS病名的认识 | 第26页 |
1.1 祖国医学对AS病名的认识 | 第26页 |
1.2 西医对AS病名的认识 | 第26页 |
2 中西医对AS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6-30页 |
2.1 祖国医学对AS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6-28页 |
2.2 西医对AS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8-30页 |
3 治疗AS中西药的选药依据 | 第30-32页 |
3.1 中药的选方依据 | 第30-31页 |
3.2 西药(对照药物)的选择依据 | 第31-32页 |
4 隔药饼灸防治AS的优势 | 第32-33页 |
4.1 导师课题组对隔药饼灸防治高脂血症合并AS相关研究成果 | 第32页 |
4.2 隔药饼灸对AS的治疗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32-33页 |
5 隔药饼灸选穴依据 | 第33页 |
6 结果讨论 | 第33-34页 |
6.1 隔药饼灸对AS兔RCT的影响 | 第33-34页 |
6.2 隔药饼灸对AS兔LXRαmRNA和蛋白的影响 | 第34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科研、交流学习及获奖情况 | 第41-42页 |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制作方法研究进展 | 第42-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