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3页 |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 第9-10页 |
1.2 WCDMA 系统概述 | 第10-11页 |
1.3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 第11页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课题来源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无线资源管理相关技术 | 第13-27页 |
2.1 无线资源管理综述 | 第13-18页 |
2.2 无线资源管理中的关键技术 | 第18-19页 |
2.2.1 信道配置 | 第18-19页 |
2.2.2 功率控制 | 第19页 |
2.2.3 连接移动性控制 | 第19页 |
2.3 无线资源管理中的其他技术 | 第19-26页 |
2.3.1 负载控制 | 第19-22页 |
2.3.2 AMR 模式控制 | 第22-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信道配置及算法研究 | 第27-41页 |
3.1 基本信道配置 | 第27-28页 |
3.1.1 基本信道配置 | 第27-28页 |
3.1.2 参数配置 | 第28页 |
3.1.3 基本信道配置的过程 | 第28页 |
3.2 动态信道配置 | 第28-32页 |
3.2.1 动态信道配置 | 第28-31页 |
3.2.2 BE 业务 | 第31页 |
3.2.3 DCCC 的判决过程 | 第31页 |
3.2.4 DCCC 的执行 | 第31-32页 |
3.3 码资源管理 | 第32-33页 |
3.4 DCC 信道配置方式 | 第33-35页 |
3.5 快速DCA 算法的描述 | 第35-36页 |
3.6 基于可移动边界的动态信道分配性能仿真 | 第36-40页 |
3.6.1 仿真系统搭建 | 第36-37页 |
3.6.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功率控制分析及算法研究 | 第41-52页 |
4.1 “远近效应” | 第41-42页 |
4.2 功率控制的目的 | 第42-43页 |
4.3 功率控制的分类 | 第43-47页 |
4.3.1 开环功控 | 第43-44页 |
4.3.2 上行内环功控 | 第44-45页 |
4.3.3 上行外环功控 | 第45页 |
4.3.4 下行闭环功控 | 第45-46页 |
4.3.5 BLER--SIR | 第46-47页 |
4.4 传输信道的复用 | 第47-48页 |
4.5 多业务功控 | 第48-49页 |
4.6 软切换下的功控(SSDT) | 第49页 |
4.7 功率控制算法 | 第49-5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连接移动性管理分析 | 第52-69页 |
5.1 UE 的越区 | 第53-54页 |
5.1.1 Idle 模式和 Cell-DCH 状态下 UE 的越区 | 第53页 |
5.1.2 公共信道状态下UE 的越区 | 第53-54页 |
5.2 越区切换 | 第54-63页 |
5.2.1 硬切换 | 第55-57页 |
5.2.2 软切换及其算法 | 第57-62页 |
5.2.3 切换类型的选择 | 第62-63页 |
5.3 压缩模式的引入 | 第63-67页 |
5.3.1 压缩模式测量 | 第64-65页 |
5.3.2 压缩模式对WCDMA 系统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3 压缩模式分类 | 第67页 |
5.3.4 压缩模式的特点 | 第67页 |
5.4 SRNS Relocation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9-7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缩略字表(附录1)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