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 水稻的种属和分类 | 第10页 |
2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 | 第10-11页 |
3 水稻穗粒性状遗传研究 | 第11-12页 |
4 水稻穂粒性状QTL研究 | 第12-18页 |
4.1 QTL定位的基本原理和策略 | 第12-16页 |
4.1.2 分子标记 | 第13-15页 |
4.1.3 作图群体 | 第15-16页 |
4.2 水稻穗粒性状QTL研究 | 第16-18页 |
4.2.1 谷粒性状QTL定位与克隆 | 第16-17页 |
4.2.2 穗长性状QTL定位与克隆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水稻特异种质穗长、粒长和粒宽的QTL分析 | 第18-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18-20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0-24页 |
1.2.1 供试材料性状考察 | 第20页 |
1.2.2 DNA提取 | 第20-21页 |
1.2.3 基因池的构建 | 第21-22页 |
1.2.4 目标QTL的检测与定位 | 第22页 |
1.2.5 PCR反应体系 | 第22-23页 |
1.2.6 电泳 | 第23-24页 |
1.2.7 SSR标记分析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9页 |
2.1 水稻特异种质LPBG08穗长、粒长和粒宽的表型值分析 | 第24-26页 |
2.2 水稻特异种质LPBG08穗长、粒长和粒宽的QTL分析 | 第26-29页 |
2.2.1 标记开发及筛选 | 第26页 |
2.2.2 主效QTL初步定位 | 第26-28页 |
2.2.3 水稻特异种质LPBG08穗长、粒长和粒宽QTL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9页 |
附录 | 第39-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