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1.2.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政府执行力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政府执行力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执行力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2 政府执行力概念及构成要素 | 第18-19页 |
2.2.1 政府执行力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2.2 政府执行力的构成要素 | 第19页 |
2.3 政府执行力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3.1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9-20页 |
2.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21页 |
2.3.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页 |
2.3.4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乐亭县政府执行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34页 |
3.1 乐亭县基本情况概述 | 第23-25页 |
3.1.1 乐亭县基本情况 | 第23页 |
3.1.2 乐亭县政府基本职能 | 第23-24页 |
3.1.3 乐亭县政府执行力建设的积极性成效 | 第24-25页 |
3.2 乐亭县政府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25-29页 |
3.2.1 乐亭县政府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5页 |
3.2.2 乐亭县政府执行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27页 |
3.2.3 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27-29页 |
3.2.4 计算结果 | 第29页 |
3.3 乐亭县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3.1 乐亭县政府执行主体的执行力度不足 | 第29-31页 |
3.3.2 政府执行机制的不健全 | 第31页 |
3.3.3 政府执行效率和效度重视程度不够 | 第31-32页 |
3.3.4 部门间协调性较差 | 第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乐亭县政府执行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41页 |
4.1 乐亭县政府执行主体层面的分析 | 第34-36页 |
4.1.1 执行主体对执行政策的认同差异 | 第34-35页 |
4.1.2 执行主体执行能力的不足 | 第35页 |
4.1.3 执行主体执行心态的偏差 | 第35-36页 |
4.2 行政体制层面的原因 | 第36-38页 |
4.2.1 权力的集中和分散对政府执行力的影响 | 第37页 |
4.2.2 政府部门间合作乏力 | 第37-38页 |
4.3 政府执行机制层面的分析 | 第38-39页 |
4.3.1 政府执行力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 | 第38页 |
4.3.2 政府执行激励机制的合理性欠缺 | 第38-39页 |
4.4 政府执行资源层面的分析 | 第39-40页 |
4.5 政府执行环境层面的分析 | 第4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乐亭县政府执行力的提升对策 | 第41-49页 |
5.1 提高政府执行主体的综合素质 | 第41-43页 |
5.1.1 提高政府执行主体的综合素质 | 第41-42页 |
5.1.2 纠正政府执行主体执行心态 | 第42页 |
5.1.3 重塑政府执行主体的执行理念 | 第42-43页 |
5.2 完善乐亭县政府的行政体制 | 第43-44页 |
5.3 健全乐亭县政府执行机制 | 第44-47页 |
5.3.1 健全乐亭县政府执行监督机制 | 第44-45页 |
5.3.2 健全乐亭县政府执行激励机制 | 第45-46页 |
5.3.3 健全乐亭县政府执行评估机制 | 第46页 |
5.3.4 健全乐亭县政府执行问责机制 | 第46-47页 |
5.4 加强乐亭县政府执行文化建设 | 第47-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