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 1.1 回声的特点 | 第7-8页 |
| 1.1.1 回声源复杂 | 第7-8页 |
| 1.1.2 回声路径的延迟大 | 第8页 |
| 1.1.3 回声路径的延迟抖动大 | 第8页 |
| 1.2 声学基础 | 第8-9页 |
| 1.3 声学回声的控制 | 第9-11页 |
| 1.3.1 声学回声抑制 | 第9页 |
| 1.3.2 声学回声抵消器 | 第9-11页 |
| 1.4 目前声学回声抵消技术难点 | 第11页 |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结果 | 第11页 |
| 1.6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自适应滤波算法 | 第12-21页 |
| 2.1 自适应滤波器 | 第13-15页 |
| 2.1.1 FIR滤波器 | 第14-15页 |
| 2.1.2 IIR滤波器 | 第15页 |
| 2.2 自适应算法 | 第15-21页 |
| 2.2.1 常用的几种自适应算法 | 第16-18页 |
| 2.2.2 共轭梯度自适应算法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子带算法 | 第21-39页 |
| 3.1 多抽样率技术概述 | 第21-24页 |
| 3.1.1 整数倍抽取 | 第22-23页 |
| 3.1.2 整数倍内插 | 第23-24页 |
| 3.2 子带自适应滤波 | 第24-32页 |
| 3.2.1 分析部分 | 第24-26页 |
| 3.2.2 综合部分 | 第26-27页 |
| 3.2.3 两个子带的子带自适应滤波器 | 第27-29页 |
| 3.2.4 多速率系统著名恒等式 | 第29-30页 |
| 3.2.5 由恒等式重建后的子带自适应滤波器 | 第30-32页 |
| 3.3 本文使用的子带结构 | 第32-39页 |
| 3.3.1 原型滤波器设计 | 第34-36页 |
| 3.3.2 余弦调制滤波器组 | 第36-39页 |
| 第四章 计算机仿真及效果分析 | 第39-49页 |
| 4.1 回声路径的选择 | 第39页 |
| 4.2 共轭梯度算法与NLMS算法性能比较 | 第39-41页 |
| 4.3 高斯白噪声背景下回声抵消效果分析 | 第41-43页 |
| 4.4 有色噪声背景下回声抵消效果分析 | 第43-46页 |
| 4.5 本文提出方法与NLMS回声抵消器性能比较 | 第46页 |
| 4.6 结论 | 第46-47页 |
| 4.7 对进一步研究的考虑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对一种低计算复杂度快速收敛的递推Capon谱估计算法的研究 | 第49-56页 |
| 5.1 Capon功率谱和幅值估计器 | 第49-51页 |
| 5.2 1的递推算法 | 第51-52页 |
| 5.3 算法的仿真结果 | 第52-55页 |
| 5.4 结 论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中文摘要 | 第60-64页 |
| 英文摘要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