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1. 前言 | 第4-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11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8-9页 |
2.2 幼胚培养方法 | 第9页 |
2.3 胚性愈伤组织生长速度比较 | 第9页 |
2.4 组织结构观察 | 第9-10页 |
2.5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 第10页 |
2.6 可溶性蛋白SDS-PAGE | 第10-1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1-33页 |
3.1 不同基因型玉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力的比较 | 第11-18页 |
3.2 高诱导力杂交组合48-2×18红的获得 | 第18-19页 |
3.3 不同2.4-D浓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19-21页 |
3.4 CaCl_2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1-22页 |
3.5 胚性愈伤组织鲜重增长的比较 | 第22-23页 |
3.6 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发育的形态观察 | 第23-24页 |
3.7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 第24-26页 |
3.8 可溶性蛋白SDS-PAGE分析 | 第26-33页 |
4. 讨论 | 第33-38页 |
4.1 玉米幼胚培养的遗传控制问题 | 第33页 |
4.2 高诱导力玉米种质资源的拓宽 | 第33-35页 |
4.3 提高胚性愈伤组织发生能力的技术探讨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英文摘要 | 第42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