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高速公路后评价理论与方法 | 第18-33页 |
| 2.1 高速公路后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 2.2 高速公路后评价理论依据 | 第19-23页 |
| 2.2.1 效益分析理论 | 第19-21页 |
| 2.2.2 社会影响评价理论 | 第21-23页 |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页 |
| 2.3 高速公路后评价内容体系 | 第23-29页 |
| 2.3.1 目标评价 | 第24页 |
| 2.3.2 过程评价 | 第24-26页 |
| 2.3.3 效益评价 | 第26-27页 |
| 2.3.4 影响评价 | 第27页 |
| 2.3.5 可持续性评价 | 第27-28页 |
| 2.3.6 综合评价 | 第28-29页 |
| 2.4 高速公路后评价的基本方法 | 第29-31页 |
| 2.4.1 对比法 | 第29页 |
| 2.4.2 逻辑框架法 | 第29-30页 |
| 2.4.3 成功度法 | 第30-31页 |
| 2.4.4 类比法 | 第31页 |
| 2.4.5 层次分析法 | 第31页 |
| 2.5 小结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高速公路可持续性后评价研究 | 第33-51页 |
| 3.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分析 | 第33-39页 |
| 3.1.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内涵 | 第33-35页 |
| 3.1.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的本质特征 | 第35-36页 |
| 3.1.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的理论基础 | 第36-38页 |
| 3.1.4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 3.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内容与方法 | 第39-46页 |
| 3.2.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的涵义 | 第39-40页 |
| 3.2.2 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的整体思路 | 第40-41页 |
| 3.2.3 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的内容 | 第41-43页 |
| 3.2.4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方法 | 第43-46页 |
| 3.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体系 | 第46-50页 |
| 3.3.1 构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 第46页 |
| 3.3.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 第46-47页 |
| 3.3.3 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47-48页 |
| 3.3.4 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48-49页 |
| 3.3.5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体系 | 第49-50页 |
| 3.4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西铜高速改扩建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研究 | 第51-63页 |
| 4.1 项目概况 | 第51-52页 |
| 4.1.1 工程概况 | 第51-52页 |
| 4.1.2 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 | 第52页 |
| 4.2 项目可持续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3页 |
| 4.2.1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页 |
| 4.2.2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3页 |
| 4.3 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 | 第53-56页 |
| 4.3.1 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 | 第53页 |
| 4.3.2 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 | 第53-56页 |
| 4.4 环境资源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 | 第56-59页 |
| 4.4.1 污染控制分析与评价 | 第56-58页 |
| 4.4.2 自然资源的利用保护分析与评价 | 第58-59页 |
| 4.5 项目运营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 | 第59-61页 |
| 4.5.1 运营效果分析与评价 | 第59-60页 |
| 4.5.2 运营机制分析与评价 | 第60-61页 |
| 4.6 项目自身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 | 第61-62页 |
| 4.6.1 项目建设施工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 | 第61页 |
| 4.6.2 其他参建单位分析与评价 | 第61-62页 |
| 4.7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4页 |
| 5.1 结论 | 第63页 |
| 5.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