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双面动平衡机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转子不平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 第7-8页 |
1.2 转子平衡技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第8-10页 |
1.3 动平衡机的主要组成及平衡技术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4 平衡工艺与方法简介 | 第11-12页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2-13页 |
2 双面平衡的力学原理与分析 | 第13-26页 |
2.1 刚性转子平衡的力学研究 | 第13-16页 |
2.1.1 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2.1.2 转子不平衡的类型 | 第14-16页 |
2.2 双面平衡的力学依据 | 第16-17页 |
2.3 双面硬支承动平衡机力学解算方法 | 第17-24页 |
2.3.1 A-B-C法 | 第18-21页 |
2.3.2 影响系数法 | 第21-24页 |
2.4 夹具补偿的力学分析 | 第24-26页 |
3 振动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26-38页 |
3.1三 自由度不平衡转子的振动规律 | 第26-28页 |
3.2 转子不平衡量与振幅和相位的关系分析 | 第28-30页 |
3.3 硬支承平衡机支架非线性误差 | 第30-32页 |
3.4 硬支承平衡机弹性元件设计方法 | 第32-34页 |
3.4.1 振动系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 第32-33页 |
3.4.2 弹性元件设计方法 | 第33-34页 |
3.5 硬支承动平衡机振动系统参数选择 | 第34-38页 |
3.5.1 惯性力误差与系统参数的关系 | 第34-36页 |
3.5.2 转子重量与平衡转速的约束关系 | 第36-38页 |
4 电测系统设计 | 第38-55页 |
4.1 系统组成及测量原理 | 第38-41页 |
4.2 硬件设计 | 第41-43页 |
4.3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3-48页 |
4.3.1 上位机软件流程 | 第43页 |
4.3.2 下位机软件流程 | 第43-46页 |
4.3.3 串口通讯协议 | 第46-48页 |
4.4 软件抗干扰技术的应用 | 第48-55页 |
4.4.1 软件冗余技术 | 第48页 |
4.4.2 软件陷阱 | 第48-50页 |
4.4.3 ”Watchdog”的应用 | 第50-51页 |
4.4.4 故障自动恢复处理程序 | 第51-55页 |
5 动平衡精度及测试系统实验 | 第55-60页 |
5.1 动平衡机的精度与指标 | 第55-57页 |
5.1.1 平衡精度等级 | 第55页 |
5.1.2 校正面许用不平衡量的计算 | 第55-57页 |
5.1.3 平衡精度指标的讨论 | 第57页 |
5.2 测试系统实验 | 第57-60页 |
6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