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旅游影响下丽江古城空间演化研究--基于形态、功能及行为视角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5页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第16-17页
        1.1.1 研究缘起第16页
        1.1.2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6页
        1.2.1 关于城镇空间形态的研究综述第17-23页
        1.2.2 关于旅游影响下城镇空间形态研究的综述第23-25页
        1.2.3 研究述评第25-26页
    1.3 研究意义第26-27页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26页
        1.3.2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26-27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7-29页
        1.4.1 研究方法第27页
        1.4.2 技术路线第27-29页
    1.5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29-35页
        1.5.1 研究区域概况第29-31页
        1.5.2 研究的范围与层次第31-33页
        1.5.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3-35页
第二章 城市形态学与空间句法理论概述第35-51页
    2.1 城市形态学理论概述第35-40页
        2.1.1 学派纷呈的城市形态学第35-38页
        2.1.2 关于城市形态的研究述评第38-40页
    2.3 空间句法理论概述第40-51页
        2.3.1 城市空间的本质:构形第40-41页
        2.3.2 构形的定性描述:关系图解第41-44页
        2.3.3 构形的定量描述:空间句法的变量第44-47页
        2.3.4 城市空间构形的社会学意义第47-49页
        2.3.5 质疑与讨论第49-51页
第三章 丽江古城空间构形及其演化第51-86页
    3.1 古镇空间构形的现状特征第51-70页
        3.1.1 白沙古镇的空间构形特征第51-57页
        3.1.2 束河古镇的空间构形特征第57-62页
        3.1.3 大研古镇的空间构形特征第62-68页
        3.1.4 小结:从简单到复杂的空间生长第68-70页
    3.2 古镇空间演化的时空逻辑第70-86页
        3.2.1 白沙:居住功能的私密性与社区生活的公共性的双重矛盾第70-71页
        3.2.2 束河:从“树形”到“网络形”的突变生长模式第71-76页
        3.2.3 大研:树形结构的有机生长模式第76-84页
        3.2.4 小结:从“居住家园”到“旅游小镇”——形式的应对第84-86页
第四章 丽江古城空间构形基础上的旅游功能分布第86-107页
    4.1 空间构形与功能分布第86-87页
    4.2 大研古镇旅游功能空间分布模式第87-95页
        4.2.1 大类旅游功能空间的集聚、离散与层次第88-90页
        4.2.2 小类旅游功能空间的集聚、离散与层次第90-95页
    4.3 束河古镇旅游功能空间分布模式第95-104页
        4.3.1 大类旅游功能空间的集聚、离散与层次第96-100页
        4.3.2 小类旅游功能空间的集聚、离散与层次第100-104页
    4.4 白沙古镇旅游功能空间分布模式第104-105页
    4.5 本章小结:空间、过程与“形式-功能”的复杂性第105-107页
第五章 丽江古城空间构形基础上的游客行为模式第107-123页
    5.1 空间构形与行为模式第107-108页
    5.2 街巷空间尺度的游客流量分析第108-113页
        5.2.1 调研过程介绍第108页
        5.2.2 标准化角度穿行度与真实人流量的相关性研究第108-112页
        5.2.3 小结:旅游古镇城市运动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第112-113页
    5.3 节点空间尺度的游客活动分析第113-121页
        5.3.1 节点的选取第113-114页
        5.3.2 游客行为观察的节点旅游功能研究第114-120页
        5.3.3 小结:旅游功能空间兴衰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第120-121页
    5.4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六章 研究成果与讨论第123-126页
    6.1 研究成果第123-124页
        6.1.1 旅游古镇空间的演化是形态适应市功能的过程第123页
        6.1.2 旅游功能空间的分布是功能对形态适应的结果第123-124页
        6.1.3 游客行为是形态、功能相互作用的基础第124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24-125页
        6.2.1 从空间构形的角度研究丽江古城的空间演化,拓展了旅游古镇的研究内容第124-125页
        6.2.2 根据城市实际,灵活选用研究尺度,探索了微观尺度城市形态分析的方法第125页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遗产廊道叙事空间系统研究--以澜墨“茶马古道”为例
下一篇:昆明市团结乡乐居老村彝族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