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支持无人驾驶车辆的交通标志检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2-14页
    1.3 研究难点第14-15页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5-17页
        1.4.1 中国道路交通标志数据的采集与标注第16页
        1.4.2 上下文无关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设计第16-17页
        1.4.3 上下文相关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设计第17页
    1.5 本文组织结构第17-18页
    1.6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2章 中国交通标志数据集第19-27页
    2.1 交通标志数据采集第19-22页
        2.1.1 采集设备第19-20页
        2.1.2 采集路线第20-22页
    2.2 交通标志数据集分析第22-26页
        2.2.1 交通标志数据类别定义第22-23页
        2.2.2 交通标志数据统计信息第23-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上下文无关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第27-45页
    3.1 基本算法简介第27-31页
        3.1.1 图像特征第27-29页
            3.1.1.1 积分图像应用原理第27-28页
            3.1.1.2 Integral Channel Features第28-29页
        3.1.2 Adaboost算法第29-30页
            3.1.2.1 Adaboost训练第29-30页
            3.1.2.2 Adaboost检测第30页
        3.1.3 整体训练流程第30-31页
    3.2 多尺度(Multi-scale)特征估计算法第31-39页
        3.2.1 积分特征近似计算第34-35页
            3.2.1.1 上采样梯度积分特征估计第34页
            3.2.1.2 降采样梯度积分特征估计第34-35页
        3.2.2 特征近似计算的应用第35-38页
        3.2.3 实验结果第38-39页
    3.3 Cascade-Adaboost串行算法第39-44页
        3.3.1 Cascade-Adaboost理论基础及应用框架第39-40页
        3.3.2 阈值σ*i的选择第40-42页
        3.3.3 实验结果第42-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上下文有关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第45-56页
    4.1 空间上下文信息引入第45-49页
        4.1.1 空间上下文信息引入的理论基础第45-46页
        4.1.2 评价函数设计第46-48页
        4.1.3 实验结果第48-49页
    4.2 时间结合空间上下文信息引入第49-55页
        4.2.1 时间结合空间上下文信息的理论基础第49-50页
        4.2.2 评价函数设计第50-51页
        4.2.3 CMCAD算法第51-53页
        4.2.4 实验结果第53-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实验结果第56-67页
    5.1 实验环境第56-57页
    5.2 算法参数选择实验第57-62页
        5.2.1 Cascade-Adaboost逐层阂值选择第57-58页
        5.2.2 引入空间上下文信息参数选择第58-60页
        5.2.3 引入时间结合空间上下文信息参数选择第60-62页
    5.3 分类别实验结果第62-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总结及展望第67-69页
    6.1 工作总结第67页
    6.2 未来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语音提示和文字识别的无障碍移动电子书朗读器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PPPM算法的烟雾模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