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特征 | 第18-24页 |
2.1.1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界定及特征 | 第18-19页 |
2.1.2 税收筹划概念界定及特征 | 第19-21页 |
2.1.3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概念界定及特征 | 第21-24页 |
2.2 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及其运用 | 第24-26页 |
2.2.1 博弈论 | 第24-25页 |
2.2.2 成本效益理论 | 第25页 |
2.2.3 涉税零风险理论 | 第25-26页 |
2.3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 | 第26-29页 |
2.3.1 缩小计税基础 | 第26页 |
2.3.2 降低税率 | 第26-27页 |
2.3.3 递延纳税 | 第27页 |
2.3.4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 第27-29页 |
第3章 A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现状、问题与成因分析 | 第29-41页 |
3.1 A高新技术企业概况 | 第29-35页 |
3.1.1 A高新技术企业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3.1.2 A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情况 | 第30-32页 |
3.1.3 A高新技术企业税负情况 | 第32-35页 |
3.2 A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现状 | 第35-37页 |
3.2.1 税收筹划的人员配备 | 第35页 |
3.2.2 税收筹划的内外部环境 | 第35-36页 |
3.2.3 税收筹划的运用 | 第36页 |
3.2.4 税收筹划的效果 | 第36-37页 |
3.3 A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3.3.1 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 第37页 |
3.3.2 企业对税收筹划的投入不足 | 第37-38页 |
3.3.3 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 第38页 |
3.3.4 风险控制水平低 | 第38-39页 |
3.4 A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问题成因分析 | 第39-41页 |
3.4.1 税收筹划的意识不强 | 第39页 |
3.4.2 缺少高素质税收筹划人才 | 第39-40页 |
3.4.3 税收环境复杂多变 | 第40页 |
3.4.4 与税务部门沟通不足 | 第40-41页 |
第4章 A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优化 | 第41-53页 |
4.1 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 第41-42页 |
4.1.1 优化目标 | 第41页 |
4.1.2 优化原则 | 第41-42页 |
4.2 A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优化内容 | 第42-49页 |
4.2.1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 第42-47页 |
4.2.2 增值税的税收筹划 | 第47页 |
4.2.3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 第47-49页 |
4.3 税收筹划的优化保障 | 第49-53页 |
4.3.1 提高企业税收筹划意识 | 第49页 |
4.3.2 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 第49-50页 |
4.3.3 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 第50-51页 |
4.3.4 建立税收筹划风险防控机制 | 第51页 |
4.3.5 强化与税务部门的沟通 | 第51-53页 |
第5章 A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效果分析 | 第53-57页 |
5.1 A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成本效益分析 | 第53-55页 |
5.2 A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效果 | 第55-5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7-58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