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级政府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建设--以瓮安“6.28”事件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1、社会冲突理论 | 第10页 |
2、风险管理理论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主要参考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利益主体多元化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 第12-13页 |
2、基层政府应急能力需加强 | 第13-14页 |
3、基层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待提高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瓮安“6·28 ”事件回顾 | 第16-20页 |
一、事件的起源与导火索 | 第16-17页 |
二、事态的恶化与政府应对 | 第17-18页 |
三、事态的平息与善后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瓮安事件政府应对过程主要机制缺陷剖析 | 第20-23页 |
一、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 | 第20页 |
二、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 | 第20-22页 |
三、善后工作阶段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事件应对核心机制失灵基本原因分析 | 第23-29页 |
一、基层干部风险意识缺乏 | 第23-24页 |
二、基层信访工作存在体制性梗阻 | 第24-25页 |
三、“权金化”倾向导致群众利益受损 | 第25-27页 |
四、基层干部普遍缺乏快速应对能力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改进县级政府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建议 | 第29-38页 |
一、加强基层干部应急准备机制观念 | 第29-30页 |
二、加强基层政府风险控制机制建设 | 第30-31页 |
三、健全信访机制建设 | 第31-32页 |
四、探索适合新形势的现场处置机制 | 第32-34页 |
五、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 第34-36页 |
六、广泛推行干部问责机制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