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话剧商业化的进程与思考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前人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四、篇章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话剧商业化条件的成熟 | 第14-19页 |
第一节 戏剧商业化的定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戏剧商业化条件的成熟 | 第15-19页 |
一 一定规模的竞争者 | 第15-16页 |
二 全国票务销售网络的建立 | 第16页 |
三 多样化的全国巡演模式 | 第16-17页 |
四 专业戏剧营销人才的出现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新世纪以来话剧的商业化的原因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新一代观众的新需求 | 第19-21页 |
第二节 艺术表演团体的困境 | 第21-23页 |
第三节 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 | 第23-25页 |
第四节 行政法规对戏剧市场的影响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话剧商业化的表现 | 第26-43页 |
第一节 剧院团的多重角色 | 第26-35页 |
一 北京儿艺和它的《迷宫》 | 第26-31页 |
二 北京人艺和它的《窝头会馆》 | 第31-35页 |
第二节 剧场的转型和民营剧场的崛起 | 第35-37页 |
一 民营剧场热 | 第35-36页 |
二 国家剧场的特色化经营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制作人戏剧的普及 | 第37-39页 |
一 民间小剧场戏剧热 | 第37-38页 |
二 以国话为代表的院团商业小戏 | 第38-39页 |
第四节 从戏剧交流到跨国戏剧交易 | 第39-43页 |
一 外国戏剧 | 第39-41页 |
二 境外戏剧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关于新世纪以来话剧商业化的思考 | 第43-49页 |
第一节 端正态度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审视制度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把握力度 | 第45页 |
第四节 保持风度 | 第45-46页 |
第五节 扶持深度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专著 | 第50-52页 |
期刊论文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61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